从一棵树到一本书——“我们二了”的边角料系列之三

标签:
杂谈 |
也许你的耐心持续不了1分钟去浏览这条赖长的博客,而我们,却在各种过山车的日子里,坚守了一年。
也许你花十分钟翻完一本书,而我们,却为了这本书在各种细碎繁复的工作里,做了144天。
从一棵树到一本书。
我们蜕皮了一层又一层。翻山越岭。不是为了完美或者惊艳,只是想离“心里想要的样子”近一点。
我们以做书的姿态在做梦,以犯傻的形式在犯贱。
一本小书,写作期49天、编辑期37天、手工纸制作期87天、设计期53天、印刷+重印期7天,后工装订期11天,拉回工作室还有15道手工包装程序,才能到读者手里......不是讲究繁复,而是图个心安。
节制再说梦想,这只是我们和生活相爱的私人方式。
我们听从内心,愿意倾尽所有去做书,不问值不值。
我们爱人,愿意倾尽全力去爱,不问该不该。
我们爱生活,愿意倾尽热情去好好活,不问对不对。
下面这70张图,记录了一本小书,从一棵树到一本书的过程——无论是否看似苦逼,但我们已经历、吞咽、享受——而且知足。
摘用内文里的一句话:
三年来,这本小书,在各种眼光中、诱惑中、越来越诚实的活在这大地上。一点点剔除浮肿和卖弄,节制欲望和意义,发酵成当初想要的样子:把一本书交给时间,而不是市场——就让它在时光里,静默存在,或者,慢慢被淘汰。
http://s3/mw690/670c1f9btcd6f5f06ae22&690
在泰国清迈定制的封面手工纸,原材料是一种叫SAA的树,在泰国是桑树的一种。
http://s9/mw690/670c1f9btcd6f5fba2a18&690
SAA树的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它是一树红花,但当生命凋零时,它还可以变成雪白的纸。这是选它的原因。http://s16/mw690/670c1f9btcd6f63136f6f&690
SAA树的树皮,再生快,而且完全可降解,负责制作的德国老人克劳斯,25年来,只专注于一件事:就是走遍亚洲各国,搜集这类这类天然植物,重新研究仅存的制作工艺,来做手工纸,他说:“我想告诉人们,不用破坏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也一样可以获得既环保又美丽的产品”。
http://s14/mw690/670c1f9btcd6f6455d04d&690
树皮晒干以后,还要一片一片分拣出来,祛除有杂质以及有虫豸的部分。
http://s10/mw690/670c1f9btcd6f65c4e489&690
将分拣过的树皮熬煮,以稀释成纸浆。
http://s2/mw690/670c1f9btcd6f66ff95c1&690
再敲打,碾碎,以保证纸浆少些颗粒。
http://s8/mw690/670c1f9btcd6f6976d777&690
纸浆再分拣,把颗粒大的分拣出去,以保证纸张的细腻。
http://s14/mw690/670c1f9btcd6f690a172d&690
分拣过的纸浆浸泡数天后,开始用特制的筛子打捞,筛子是用细如发丝的竹篾做成的。
http://s6/mw690/670c1f9btcd6f68f53a45&690
再把大的颗粒一点点挑出去。
http://s3/mw690/670c1f9btcd6f68a89832&690
晒干,就是一层层的手工纸了,在干之前,再导入磨具,做成我们定制的那种图案。这个图案,中国人熟悉它,也许是源于奥运会,但其实,它有另一种寓意:这个图案,一方面是【杂字】logo的变形,另一方面,它其实是一种宇宙的能量转换图案——我们有个小心思:阅读一本书,其实就是你与世界相接想通的方式——就像【杂字】的创刊伊始时说的那样:表达和呈现,有感受有通路的生活。
http://s4/mw690/670c1f9btcd6fcedf8ce3&690
在清莱的作坊里做出来的第一批样纸,拿到清迈克劳斯先生的工作室,我们开始动手实验做封面的可行性。
http://s13/mw690/670c1f9btcd6fd187622c&690
由于手工纸太柔软,不能用大机器整体裁切,中间的LGOG,只好做了个刀版,每两张纸摞在一起,手工切一次。
http://s14/mw690/670c1f9btcd6fd2e5d9cd&690
实验的结果是,第一批样纸太薄,作为书的封面有可能会透出衬底,成品纸,就加厚了两倍。
http://s3/mw690/670c1f9bt7af195edd7b2&690
这种麻丝,也是全天然的植物剥皮晾晒了以后做成的,小时候在农村,这种麻丝还被老人纺成麻布做成衣服。
http://s16/mw690/670c1f9btcd6fdf876daf&690
把杂乱的麻丝一根根整理整齐
http://s13/mw690/670c1f9btcd6fdfecd5ec&690
再切成跟logo大小匹配的长度。
http://s11/mw690/670c1f9btcd6fe074200a&690
一个封面,大约需要几百根这样的麻丝,全部一根根切成一样的长度,一根根粘在手工纸上。
http://s7/mw690/670c1f9btcd6fe0ced736&690
为了不在封面上留出印迹,又专门做了一个方形刀版,用另一种硬度适中的手工纸,裁切出方形,然后把麻丝粘在手工纸上。
http://s8/mw690/670c1f9btcd702b34a067&690
第一批加厚了以后的样纸出来以后,我在清迈的一家旅馆里,自己动手,裱出来一本样书,以确认纸张的厚度,既能满足在粘贴内衬卡纸时不透,又能满足翻阅时手感不因太厚而不便于阅读。
http://s14/mw690/670c1f9btcd6fdef6ecfd&690
在旅馆里找来一堆书,再夹上一堆书里看效果,发现纸张的纹路已经足够,由此决定了封面设计:除了麻丝做成的LGOG,什么也不做——包括书脊。
http://s7/mw690/670c1f9btcd7044440d66&690
确定了纸张厚度以后,又和克劳斯先生反复核算,根据封面纸张的大小来商量整本书的大小,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纸张,不浪费边角料。
http://s3/mw690/670c1f9btcd705b0c9092&690
封面的制作周期,原计划是60天,但因为没有一个环节可以用上机器,全是人工,克劳斯和他的泰国妻子,硬是亲手做了87天。在这期间,我从清迈返回大理,开始召集作者和设计师,进入文稿设计阶段。
http://s3/mw690/670c1f9btcd70466da5e2&690
我坚持设计也是另一种语言,一本书除了文字、图片以后,还有另外两种语言:版式设计、装帧。设计时,因为我要求文字必须服从版式,所以需要作者和编者根据版式设计重新改稿子,于是,大理工作室,夜夜就聚集了几个这样的苦逼文青。
http://s2/mw690/670c1f9btcd7047ffdfc1&690
内页用的所有的插图,除了向荷兰插画师AIM和古城的插画师杨Loli约稿以外,其它全是设计师风清同学根据商定的版式以及文字的含义,重新在电脑上用ai画出来——做了改,改了又重做,重做以后再改,每一次改,都要连带着改文字、图片、校对……这直接逼得所有人都崩溃了。
http://s2/mw690/670c1f9btcd7041d6fb81&690
悲剧也在这个环节产生,由于不熟悉印刷厂的拼版软件,设计稿导到拼版软件上以后,竟然对画板以外的版面自动不识别——这话题太专业了,我们是花了血本才搞清楚是怎么栽跟头的。总之,在全部印刷完毕装订的时候,悲剧发生了,p128页以后的页码全部弄错。在抓狂过、哭过之后,只好全部重印。
错版,装订了50份,送给陪着【杂字】走过的偏执狂们,记住我们在不再年轻的时候,犯下年轻时才该有的傻和错。
http://s9/mw690/670c1f9btcd70a508dbd8&690
开始上机试印,检验设计稿的颜色是否标准。
http://s10/mw690/670c1f9btcd70a6ef3299&690
内文的纸张,选了几种纸,试印出来后,几个人守在印刷厂看效果,决定用哪一种纸张更能合适,因为这一期用了法国摄影师John的一个摄影专辑“My
room”,既要保证图片的成像质量,又去掉讨厌的那种亮色,最后,选了一种比第一期还要烧钱的内文纸——成本?我知道肉痛,但此时已经顾不上了。
http://s7/mw690/670c1f9btcd70ca837fe6&690
为了避免双面印刷会透字,在阳光下看效果,最后还是咬牙用了100g的纸——原计划是80g的。而许多新华和当当们所能见到的书,用的就是最普通的80g胶版纸。
http://s12/mw690/670c1f9btcd70a8da013b&690
为了避免成书的胶水味,以及封面手工纸和内衬之间的清澈,选了几种胶水,每一种,特务同学都逐一闻过,最后同样定了一直完全无色无味的环保胶——见过有出书还有盯着胶水的么?嗯,被骂为神经病,我们真的无话可说。的确,除了有病,别的解释不了。
http://s8/mw690/670c1f9btcd70a3756f27&690
这些之前印错的版,翻过来用于在印刷机上“跑纸”,就是故意多印一些,让油墨吸到正合适的时候,才开始用好纸印刷——以此,避免浪费纸。
http://s3/mw690/670c1f9btcd70a92213f2&690
吃住都在印刷厂,一张一张的看色样准不准,字迹清不清。十一放假期间,设计师风清同学愣是蹲守了两天两夜,守着看完了所有的版。印刷厂的人说,开厂10年了,头一回碰到我们这样盯印的客户。
http://s3/mw690/670c1f9btcd70acb28c52&690
为了避免成书内页上遗留有污渍——这在印刷品上是非常常见的,连换版时,师傅擦版,都要在一边帮忙看着,是否擦干净。
http://s5/mw690/670c1f9bt7af1b6498a14&690
印刷完的第一个工序,就是折页。机器折,有些字可能会被因为折页的机器磨损而变淡,人工折,又可能出现对不齐的情况。折腾几次,才确定了做法:把印刷完的版全部晾干,才上机器折页。
http://s1/mw690/670c1f9btcd7107fbc7f0&690
这些折好的页码,还需要人工按页码顺序分拣,这个环节,一页也不能拿错,否则就又会出现页码错误。
http://s4/mw690/670c1f9btcd7109f00553&690
分拣以后,再开始锁线。因为我要求必须是白线,必须页与页之间看不到缝隙,换了两家后工厂,才达到要求。
http://s1/mw690/670c1f9btcd710ee0de80&690
锁线完毕,还要再拉回印刷厂装裱上封面。
http://s8/mw690/670c1f9btcd710c502317&690
因为必须保证页与页之间不出现缝隙,不掉页,锁线以后,拉回印刷厂,再用机器压紧,用麻绳和砖块捆绑。
http://s3/mw690/670c1f9bt7af1b4f0ad32&690
再人工一遍一遍刷上胶,把锁线之间的缝隙全部收紧。这种锁线胶装的工艺,其实又是“自找的”,很多书,为了减少工序和成本,一般不会把锁线和胶装两种工序同时做,要么只锁线,要么只胶装。
http://s16/mw690/670c1f9btcd71131df4ef&690
还要放在暖光源下再烤一遍,以确保胶水干透,把锁线的缝隙全部收紧。
http://s3/mw690/670c1f9btcd7115e57142&690
http://s2/mw690/670c1f9btcd7117c61251&690
再调试封面和书脊之间的宽度,以保证麻丝做成的LGOG都位于封面的中心位置。
http://s2/mw690/670c1f9btcd711819fe01&690
http://s10/mw690/670c1f9btcd711a346889&690
最后一道工序,是裁边。这道工序,吃透苦头。因为封面的手工纸太柔软,使用裁切机会压扁白色图案的纹理。实验了数种方法,最后用了最费时费力的笨办法:特制两块纸砖,比书略厚一点,一边一边切,这样保护了纸张的纹理,但太费时了,不能使用裁切机三面同时切,而是需要人工一刀切一面,一本书要切三面才能弄完。
http://s15/mw690/670c1f9btcd7105a3c40e&690
而且,为了保护白色封面不在裁切时弄脏,师傅必须带白手套操作。
http://s8/mw690/670c1f9btcd715ae37587&690
100本毛边版,为了保证毛边的质感,全部这样人工用剪刀剪成的。
http://s6/mw690/670c1f9btcd7150802435&690
装箱,从印刷厂拉回大理古城的工作室。剩下的工序,就是两枚大妈自己动手了。除了写字,还兼作各种劳工。
http://s1/mw690/670c1f9bt7af1bb6360b0&690
每一本书,都逐一检查:封面是否有遗落的大颗粒,麻丝是否有遗漏的树皮,内文是否有印刷问题、纸张是否有污渍……
http://s3/mw690/670c1f9btcd71547b92d2&690
http://s7/mw690/670c1f9btcd7155f0f9b6&690
http://s2/mw690/670c1f9btcd7158d8e901&690
买来了塑封机和热风枪,每一本,就是这样一本一本吹出来的。
http://s9/mw690/670c1f9btcd7165f26d58&690
为了保护纸张的纹理不在运输途中有磨损,只好又加做了书盒,用最厚的进口牛皮纸,既能保护书,又不同于普通小纸箱的粗糙,看完放在书架上也能挡点灰尘。而且,给每个盒子加盖了编码——希望能够记住,这本小书,都散落在哪些同类手里。
http://s3/mw690/670c1f9btcd716750cdc2&690
做书盒时,又加印了书签和明信片,夹在书里免费赠送读者。在扉页里,我们说:这时代如此慌张,我们要慢慢走过。所以,我们希望多点小心思,来践行这样的生活:书看完了,还能给手写一张卡片,送给朋友,或者只是记下当时阅读的感受。这时代,缺的就是手写一封信和一张卡片的“慢”。
http://s3/mw690/670c1f9btcd7169589752&690
http://s14/mw690/670c1f9btcd716b661a5d&690
http://s5/mw690/670c1f9btcd716cc50cf4&690
专门从泰国背回来的腊绳,不容易腐烂,而且韧性够好,用来做“**专属”吊牌的绳子,也是这样一个一个串出来的。
http://s9/mw690/670c1f9btcd716e40c5d8&690
http://s11/mw690/670c1f9btcd7179f4684a&690
再根据不同读者的要求,用手工纸做成不同的定制扉页,虽然繁琐,但这个环节,是最温暖的,因为能分享到许多人送给朋友、恋人的祝福。
http://s10/mw690/670c1f9bt7af1be5e3da9&690
书盒外面再塑封一层。本来这个工序是不在计划之内的,但首批书发出去以后,有读者喊,这盒子太好看了,要留着。好吧,本来做个书盒是要保护书的,现在再加一层塑封,以及两层气泡袋,来保护书盒。
http://s10/mw690/670c1f9btcd7170fea369&690
http://s10/mw690/670c1f9btcd71829d73b9&690
http://s14/mw690/670c1f9btcd718743a10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