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艺术 |
分类: 七七的拍照心得 |

徜徉摄影史 和大师同行
穿越时空的拥抱

今天要和大家讨论一个有趣话题,是关于一位我很喜爱的摄影师的作品,斯蒂夫麦凯瑞和他的《看东方》。

美国摄影家,1986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曾以“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闻名世界,系列照片获得“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金奖。他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也曾为《国家地理》拍摄过西藏专题。
https://img.xiumi.us/xmi/ua/LH0h/i/b7d42bd16db0b20f0efe87216f9c0e2f-sz_143072.jpe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斯蒂夫 · 麦凯瑞
(SteveMcCurry,1950— )


以上两张均为他的代表作品《阿富汗女孩》和《越南花农》
提起这位摄影师,他的作品,总和人道主义、人文关切联系在一起。你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环境、社会对人的影响和改变,看到在恶劣的环境中,人文主义开出的花。他四处游历,探索异域文化,接下来和大家展示的几张,就是他在游历我国西藏时,拍下的一组人物肖像,现在被汇编在画册《看东方》里。我买下这本画册,被这些人物的眼神所打动。



整本画册里,无一例外统一的构图,一个人物的正面半身或者特写肖像撑满画面。画册很厚,整本翻完后,我突然萌生一个联想。我想到了法尤姆肖像。
法尤姆肖像是何物?
看下图。


人类最早的肖像画
公元1~4世纪间在埃及出现的一种为死者描绘的胸像或肖像。1820年被现代人首次发现,据说出自希腊人之手。由于这类肖像在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最多,故名法尤姆肖像。
是不是看了文字注解觉得慎得慌?但是回到图片再去看,却没有觉得死亡或者恐怖的气氛,画面中人物眼神柔和、表情温婉,无论男女都显得平和安详,仿佛是他们对人世间最后的温柔一瞥。
在绘制这些画像时,画师仿佛天使一般,灵魂飞升到半空,带着悲悯的心情俯瞰众生大地,并绘制下这些温柔的面庞,带着美好的期许与祝福。
在翻看《看东方》这本画册时,我从斯蒂夫的照片里感受到了同样一种充满悲悯与爱的众生之眼。当然,这与法尤姆肖像又有着天壤之别。这一次摄影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灵魂与虔诚的双眼。眼神中交织的情感,是摄影师的捕捉还是人物的给予,两者兼而有之。
我总在想,他是怎么可以让拍摄对象如此开放、虔诚地在镜头前放下铠甲,流露出内心那真诚的21克灵魂。这些眼神有的平和有的锐利,但无一例外都是真挚的。眼中中那种“回望自己人生”的感觉,让读者为之动容与共鸣。
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
如果喜欢,欢迎多多支持~
留言,在看,转发
更多精彩内容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