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七七摄影图片艺术 |
分类: 光的视界 |

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要去它的博物馆。
踩在厚重稍显陈旧的地毯上,闻到一丝熟悉的、干燥的气味,这样才感觉和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有了某种程度的连接。看起来有些过时的习惯,是我喜欢的旅行方式。
全世界的博物馆好像都有着相同的气味,陈旧、凝重、安静。无论是乌菲兹那样著名的艺术圣地,还是名古屋一间不起眼的当地艺术史料馆。在那样的气味里,你可以感到心里有一扇隐秘的门被打开,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遇到一张自己熟悉并向往的脸,和自己曾经在印刷品里看到的对上了号,是一次欣喜的体验。2020年年初1月的时候,我和朋友在日本爱知县美术馆,顺着参观的人流,遇到过一些世间最美的脸。
那是一个雷诺阿的作品展。展出了他笔下那些在年轻的生命里与世无争的脸。
雷诺阿算是很早期开始画光的画家,在他之前的画家,着力表现天空、天气,却少有关注光线。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午宴》,你看不到画面有天空的表述,却能感到光线在画面里流动,感到这是一个晴天。对于画面里光线的追逐,是一代一代摄影师的理想。而两百年前这个面容略带哀伤的老人,已经开始用油彩描绘他眼里的时空流转。
那些脸上自然而然的优雅和感伤,是我喜欢的单纯而文雅的神情。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说出来,喜欢旧文艺时期的脸,好像是太过时的趣味了。也许我们现在很少有机会看到真正优雅的脸,如今见到的优雅少有发自内心,而是从礼仪课堂学来的,缺了天真的美。
我想到了小艾琳。
一定有很多人小时候曾用这幅画做包书皮,或者别在书包上的小徽章,也有可能是家里的台历。200年前一张安详、文雅的脸,披着栗色长发,坐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回到上海后,我在工作室,顺着对小艾琳的怀恋,也和一个16岁的俄罗斯女孩,拍了一组肖像。
很年轻的女孩子,面容都会有一些相似的饱满。嘴唇因为饱满而微微上翘,唇边因为青春期皮肤的油润而反光。眼皮也是,稍稍有些出油,是青春期的烦恼,在画面里泛出白色的光泽。你仔细看,小艾琳也有。包括鼻尖,微微的出油。
用的最简单的打光方式。模仿原作里的单光源自然光。一盏保富图b10加最大号的柔光箱,制造柔和细腻的光线。下图为模拟器里生成的现场图。
皮肤里微微泛出蛋壳青的高光,若有似无的哀伤神情。轻盈的卷发落在肩膀上,是和两百年前画里相同的色彩。一张天真、饱满的脸,少女时代对未来生活的欲言又止,再多的时代也无法改变的文雅和娇柔。
使用器材:hasselblad
x1dii 120mm f3.5
灯光:profoto b10
摄影前期课堂“心的视界”,详情点击:
摄影后期课堂“perfect your picture” 详情点击:
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详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