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静物情感 |
分类: 七七的小作文 |
2015年的春天,一个30岁的单身女孩,又一次坐在陆家嘴高层办公室的格子间里发呆。她无法集中精力,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在工作,她打开电脑开始偷偷摸摸在领导眼皮下修图,心里想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
窗外是上海乃至全中国甚至在亚洲都排得上号的高级办公区,每个人的脸上、桌上都写着讳莫如深,喜欢高声谈论世界金融局势。女孩噼里啪啦开始打字,她的办公桌上除了工作文件,还放着几本lens视觉杂志,这是一个业余的摄影师如何悄咪咪在工作时候摸鱼的最贴切描述。
女孩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看起来生活静如一潭水,但她的心里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象。她太喜欢自由了,也许这和童年时候她爱看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有关。她太喜欢看书,以至于把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当成了生活。她每年都背着包一个人去遥远的国度旅行,为了不让身边人担心她都谎称是和朋友一起,其实是她享受独自流浪的感觉。
她喜欢拍照,为了养活自己的这个爱好,她想尽办法要赚一点钱。出去给人家拍照不现实,一是还要上班,二是身体也不算硬朗。于是她利用自己还算能组织语言的脑子,在地下悄悄开了摄影培训课。一开始一次就教一个人,像约了网友见面一般,见面不寒暄,一股脑把自己怎么修图怎么拍照告诉对方。对方可是付了钱的,女孩倾囊相授。
于是在晚上有地下课堂的日子,女孩临近下班总要祈祷领导不要临时要求加班。然后挤着地铁背着电脑,穿过半个上海去问朋友借的地方上课。下课后总是10点多了,但因为又一节课的成功结束,女孩的脚步特别轻盈。有时候甚至故意晚一点叫车,漫步在行人依稀的南京西路街头,心里轻快地像要跳一支舞。
那一年,女孩最大的标签,就是文艺女青年。文艺女青年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可能就是指那些不顾一切追逐幻想,人们形容她们的语气里稍微带点惊讶,带点羡慕,也带点同情的女孩吧。
女孩也想过要辞职,专门从事拍照的工作。可是读了那么好的大学,进了那么稳定的单位,辞职去做一个摄影师,听起来不是一个很光鲜的念头。至少一个月要有稳定的万把块收入吧,那是2015年,女孩的大学同学们都开始成为基金经理助理了。
默默写着摄影书,悄悄拍着照片,秘密地教授摄影学员。只有在那些披星戴月的夜里,她的心才是畅快的,自由的。而每一个坐在办公室里发呆的日子,女孩的心里有如放了一块嗡嗡作响的铁,让她昏昏沉沉。
2015年,是女孩选择辞职的一年。辞职是需要勇气的,它看起来如同书里写的那般浪漫和潇洒,但落到生活里自己的头上,是一个冷漠的分水岭。当她终于自由地走出办公楼,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凡尔纳笔下那个冒险的女孩,从此无法对惊涛骇浪说不。
那是5年前,我辞职前的故事。当时悄悄写下的摄影书早已出版,如今要面世的,已经是第四本了。当时秘密进行的摄影课堂,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在线的摄影学院,拥有了大几千学员。
如今每次下课,依然是深夜,依然是10点半。这是我从一个人的地下课堂就形成的时间表。当年是在南京西路夜色的街头,如今是在线上家里书房的白墙前 ,轻轻吐出一口气,按下电脑上结束录制的按钮。
这两天,我收到一封信,是一封回信,回复了我五年前发的邮件。一个五年前想要报名学摄影的姑娘,昨天来到了我的课堂。我不知道这个五年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故事。我想也许她也经历过那些心里的纠结吧。
如今,那个在30岁辞职的女孩,35了。做了母亲,身材稍微有点走形。她准备出版自己的第四本摄影书,她的身边聚集了好多和她一样勇敢的文艺女青年,她曾经的秘密摄影课堂被时代的洪流推到了在线美育的领域,她想去考研再学一些新的知识,她还想再去一个人旅行或许可以带着女儿。。。。。。她的心里多了很多很多曾经没有过的梦想和念头。
她不知道,在那年她鼓起勇气做出改变的时刻,她就在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五年的时间,种子发芽了,结出了更多的勇气与可能性。
写在文章后面的话:做摄影教学多年,遇到的学员大多交心,成了朋友。其中不乏好多和我曾经一样迷茫的女孩、女性,想要开始重新从事一份职业或者创业,却踌躇不前。最近又有好多朋友私信和我讨论辞职、改变生活轨迹这些话题。我想说,其实这不仅关于辞职,这关于你究竟想如何度过你的一生。我从未否认,我就要度过冒险的、创造的、未知的一生,所以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想无论哪个选择,只要是从心出发,只要你为它付出,你都会感觉到辛苦同时幸福。如果你问我,工作不如意,要不要辞职?我会说,且慢。如果你问我,心里有梦想,要不要去实现?我会说,快去。
摄影前期课堂“心的视界”,详情点击:
摄影后期课堂“perfect your picture” 详情点击:
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详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