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七七人像育儿教育 |
分类: 七七的小作文 |


“我们只听到时钟的滴答声,而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2020年的这个春天,全国上下笼罩在深深的疫情阴影中,水滴和所有人一样,禁足在家已经快10天了。这对于一个2岁的小幼童来说,看着窗外灿烂的阳光却不能外出,是不小的折磨。
我们一家三口像候鸟,每天清晨飞去外婆外公家,五口人挤在一起度过三餐,天黑了再飞回来睡觉,天天如此。外婆外公一手安排了水滴的衣食,爸爸是给她做规矩的人,而我基本上是她的一个大玩伴。她跟外公撒娇,跟我傻玩,这是基本的格局。
从一岁开始,我们就喜欢互相逗引,我一做出要追她的样子,她就会大呼小叫的满屋子乱窜。我看她一眼,嘴里喊“来咯,来咯“,然后跑去门后躲着,桌子下藏着,她必定使劲叫使劲笑得来追我,找到时,发出近乎像哭一样的狂笑,全身颤抖,全家笑成一团。到她两岁以后,我们还按照绘本上的故事你追我逃,看了著名的绘本《逃家小兔》,她便时而化身河里的鳟鱼、时而化身花园里的小花,一个人蹲在客厅中央小肉手顶在头顶,时而长出翅膀边跑边飞。她长出翅膀时,还要回过头检查我是否也长出翅膀,给躲猫猫游戏增添了无数情节
。
爸爸因为时常给她做规矩,被排除在了她的好朋友圈子外。她放五只小鸭散步的歌,然后和我一起半蹲身子、趴开双手一摇一摆绕着桌子转圈,爸爸见状也一摇一摆要跟上,水滴带着愠怒把爸爸推开,不让他跟,也不让他哼唱她喜欢的歌,更不让爸爸摸她喜欢的长颈鹿和兔兔。看到爸爸失落的坐在沙发上,我只好对他无奈的笑笑。
除了在家里转来转去,就是各种各样的过家家。一早,先给“小花妹妹”脱衣服、洗澡、搓肥皂、穿衣服、喂奶,她一丝不苟,百玩不腻。玩过家家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温习,也是想象力的训练。
她会手里拿着木块小动物,走去放积木的柜子,嘴里喊着“回家,回家”,我知道她是要搭房子,让小动物们回家了。小松鼠住在二层楼的房子,熊要大一点的空间,长颈鹿要一个高高的屋顶,鲸住在门口,兔兔没有房子因为太宝贝了一直拿着不离手,每天重复多少遍,从来不出错。把不同的玩具组合在一起又玩出了新意,小家伙是在给我们省钱呐。
水滴是个慢热的孩子。我们去早教上课的时候,老师带着一起跳舞,从来不见她起身。总是盯着老师或者屏幕发愣,手脚仿佛被捆住。有一次我录了早教的音乐,回家当背景音乐播放,我在厨房烧水,回头看到她悄悄跟着音乐起舞,动作和老师教的一模一样。原来上课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偷懒。
陪她玩的日子里,我也在试图更多了解她。相比搭积木的过程,她更喜欢搭完后想象情节过家家;相比跳舞律动,她更喜欢一个人默默听音乐或者儿歌;相比做手工,她更喜欢拿支蜡笔到处乱涂乱抹;相比电子玩具,她更喜欢看绘本;她不太喜欢叫大人给她读书,只有每天睡前固定坐在我的“故事腿”上一起看一小会,她喜欢自己独自翻阅,喜静不喜动,专门为她买的家庭攀爬架变成了家庭晾衣架。
小孩也常有百无聊赖的时候,精力充沛却不知道做什么好,书本积木扔了一地,完全引不起兴趣。这时候她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有大人和她一起疯玩傻笑,她才真正觉得过瘾。平时我晚上经常上课,只能关起门来把她放在外面。她会始终留心书房里的动静,期待门再次打开。我一出现,她立刻欢笑雀跃,忙不迭把手里的玩具扔掉扑过来。
平时工作白天她在外婆家,我要和她道别。出门时,她会故意躲得远远的不看我,我说再见也不抬头。晚上我会去接她,她蹦跳起来,挥舞小手,真正是由衷的高兴。一整天不见,她是怎么样地想大人啊!
因为一场灾难,难得把一家人锁在一起。每天和这样一个欢乐的小宝贝玩耍游戏,不觉无聊反觉珍贵。小小的她还不懂为什么外面天气那么好,街上却一个人也没有。但和她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却让我懂得了家的意义。我做了她的称职大玩伴,这就是我一项重大的人生意义。
后一篇:新年影像小赛——请保持内心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