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铸币过渡到纸币

(2015-11-07 15:30:06)
标签:

财经

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货币的铸币形式,铸币制造属于国家的事,流通过程的自然倾向是把铸造的金转化为法定金属含量的象征。

流通本身使铸币的金属含量同它的名义含量分离,这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用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

最早的符号是银币或铜币,因为其初是较贱的金属充当货币,但后来铜被银代替,银又被金代替,最后只有金真成为货币,而银和铜只有在小额买卖不断重复的领域中成为金的符号,即辅币。

可是由于在小额买卖的领域中流通中,银辅币和铜辅币必然比金币磨损得更快,因此,它们的铸币职能同它们的重量完全无关,也就是与它们的价值完全无关。那么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纸币,就能代替金来执行铸币职能,这种纸币是直接从金属流通中产生的。

因此,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个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只限于它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一个国家流通货币量可能围绕着一定平均水平上下波动,可是它有一个最低限量,这个最低限量可以由纸币代替,即使纸币量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可它仍然只能代表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那个金量,这时候,每张纸币所代表的金量就会减少。

纸币是金的符号,或者是货币的符号,它只有在代表金的时候,才是价值符号,应该这样来理解:商品的价值在观念上表现为一个金量,该金量又由纸币来向社会宣布。

只有金执行铸币或流通手段的职能而独立出来的时候,金才能被纸币代替,只要金实际上处于流通中。它就是单纯的铸币或流通手段,这个金量经常地存在于流通领域中,不断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它的运动只表示商品形态变化W1—G—W2中两个对立过程的互相转化,商品W1和货币G交换,目的是为了和换得W2,因为货币G是一个到手又要脱手的要素,既然交换的最终目的是商品W2,而不是货币G,那么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即符号就足够了。

货币在W1—G—W2过程中,只是被当做自己的符号执行职能,所以它可以由符号代替,但是符号本身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纸币是靠国家的强制流通得到这种公认的,而国家的强制只能在国内流通才有效,超出一国的范围,它就是废纸。可为什么美钞能走出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呢?它是依靠美国在全球的的军事实力取得这种职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