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币与铜币的产生
(2015-08-15 12:04:59)
标签:
财经 |
作为铸币的金和作为价格标准的金之间的矛盾,也是作为铸币的金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之间的矛盾,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不仅在国内,也在世界市场上流通,这时候它必须份量十足,可是作为铸币的金,它的实际重量并不重要。
既然作为流通手段的金不可避免的要被磨损,因此不可避免的要成为观念的存在,人们想通过立法予以限制,即实际重量减轻到一定时候就被收回,但是无论怎样限制,其内在含义都是允许被磨损的铸币代表它宣称的名义重量,都是以实际重量和名义重量的分离为前提。
例如,一块铸币的名义重量是1/4盎司,而1/5盎司的铸币仍可流通,那就意味着铸币的实际重量比名义重量轻1/20盎司,也就是说,有1/20盎司的金其实只是观念的存在,也就是说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1/4盎司的金是由1/5盎司的金和1/20盎司金的符号组成,因此1/5盎司金就成为1/4盎司金的符号。
可是任何东西不能代表它自己,正如瘦马不能代替肥马一样,被磨损的金不能代表未被磨损的金,所以,在铸币磨损最快的流通范围内,铸币终于脱离了它的金的存在,在银或铜上取得了象征性的存在。
货币中必须有一部份发挥铸币的职能,这部分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由此被银币和铜币所代替了。
因此,虽然充当价值尺度的金属只能有一种,但是充当铸币的金属可以有很多种,但是,这些银币和铜币只代表金铸币的一部份,因此,每枚银币和铜币的实际重量,不是根据它们和金的价值比例决定,而是由法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