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间与货币
(2015-06-13 11:12:34)
标签:
股票 |
货币的最初形式是与交换和物物交换的低级阶段相适应的,那时候货币更多的还是出现在它作为价值尺度,而不是作为实际的交换工具的职能上。
一种特殊商品作为货币主体与一切商品的货币属性相对立,这是由交换价值自身的本质产生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货币的交换价值又能够获得一个脱离货币材料,脱离货币实体的存在,如纸币。但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权并没有消失,因为这种特殊的存在即纸币必须沿用货币的名称。
商品同货币相等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交换价值)是它转化为货币的前提。货币是这样一种物质媒介:交换价值隐藏在它身上,从而取得一种符合自己的一般性质的形态。
与劳动时间不同的货币的必然性,是通过下述原因产生。
一定量的劳动时间应当表现在某种间接的和一般的产品上,即表现在与含有同一劳动时间的其他一切产品相等和可以交换的特殊商品上,而不应当表现为自己的特殊性的商品上。
劳动时间本身不能直接成为货币,正是因为劳动时间实际上只存在于特殊产品中,作为一般价值实体的劳动时间只能象征性地存在,它恰好又存在于成为货币的那种特殊商品中。
正是劳动的一般性即社会性的物化,使劳动的产品成为交换价值,使商品具有货币的属性,而这种属性又意味着有一个独立存在于商品之外,即货币主体。
前一篇:贵金属充当货币
后一篇:交换价值关系包含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