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在两类物质补偿中的作用

(2015-02-16 09:22:49)
标签:

财经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如果社会再生产规模不变,必须满足的条件v+m)=Ⅱc. 这也被称为简单再生产

在以往的讨论中,我们是假设Ⅰ类和Ⅱ类的产品直接交换,货币暂时还不存在,因为这样能使我们更清楚的分析社会再生产如何进行,两类之间的关系如何.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两类的物质补偿是通过货币完成的,由于货币在中间起媒介作用,使得两类的物质补偿有了新的特点。

类的年产品价值组成为Ⅰc+Ⅰv+Ⅰm,Ⅰc该如何实现物质补偿呢?

c是Ⅰ类的不变资本,它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被消耗,但是它的价值从产品中再现出来,它所依附于其中的产品是机器设备,工具,原材料和辅料等,也就是说,Ⅰc部分在进入生产前和生产结束后的物质形态是一样的,它不仅在新产品的价值中得以再现,也在物质形态中再现自己,因此Ⅰc的物质补偿有两种形式,或者产品直接进入企业自身的再生产,或者是部门内部彼此交换。

类只生产生产资料,如果内部的企业彼此有业务往来,那必然是产品的生产技术条件使然,信用更容易在Ⅰ类的企业之间产生,就是说,即使企业之间有较大的贸易额,但是所需的货币量却很少,往往只用于结算余额。

结论是,用于Ⅰc的物质补偿的货币量不大,或者说,Ⅰ类的Ⅰc部分彼此交换时,对货币的依赖性较小。

v+Ⅰm的存在方式是机器设备,工具,原材料和辅料等,可是需要转化为生活资料,它们必须和 Ⅱc交换才能实现这点。现在问题在于,Ⅰv+Ⅰm的主人是工人和资本家,他们在购买生活资料的时候,都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的,而Ⅱc的主人是资本家,他并不了解买者的社会背景,因此在这种交换中,信用不容易产生,即很难产生赊欠,在这里必须借助货币。

顺便给Ⅰc的分析做点补充,Ⅰ内部之所以容易产生信用,也是因为交换者都是以资本家的身份进行的。

v+Ⅰm和Ⅱc是如何交换的呢?通过货币实现,可是谁先购买呢?谁先投出货币呢?是Ⅰ类还是Ⅱ类?是资本家还是工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资本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在资本关系中,劳动条件和劳动者不仅相互分离,并且相互对立,因此劳动条件表现为资本,劳动者表现为雇佣工人。

雇用工人是指这样的人:除了劳动能力一无所有,如果需要生活资料,他就必须用货币购买,可是既然一无所有,他就必须先被货币雇佣,可是挣到的货币刚好够对生活资料的购买,由于享用了生活资料,他的劳动力得以恢复,可是货币恰好被用完,他又是一无所有,只好再度出卖劳动力。

因此,雇佣工人是挣一文吃一文的,他们永远不可能有财产的积累,他们不断获得货币,然后又把货币花掉。可见,雇佣工人的工资是货币流通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诚然,Ⅰ类的资本家在购买生活资料的时候,也必须用货币,但是和雇用工人相比,哪一个开销货币的愿望更加迫切?资本家,必然有财产的积累,他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拖延购买,可是工人除了刚挣到的货币一无所有,如果他不立刻把货币花出去,不倒两周就会被活活饿死,因此我们回答了上述问题。Ⅰv+Ⅰm和Ⅱc的交换中,我们在经济学中必须承认,货币是由Ⅰ类的工人投出。

假设Ⅰv=100,Ⅰm=100,Ⅱc=200,交换是这样进行的。

类资本家把价值100 的货币以工资的形式交到Ⅰ类工人的手里,Ⅰ类资本家手里拥有产品100Ⅰv+100Ⅰm

类工人用100的工资,购买了100 Ⅱc的产品。Ⅱ类资本家手里现在有100的货币和剩余的100 Ⅱc,即100货币+100 Ⅱc

类资本家用100货币,购买了 100Ⅰv的产品,第一次交换结束。

结果是Ⅰ类资本家拥有流回来的货币100和产品 100Ⅰm,Ⅱ类资本家拥有产品100 Ⅱc

现在开始第二次交换。

类资本家用100的货币,购买产品100 Ⅱc,Ⅱ类资本家的产品全部卖完,手里还有100的货币。

类资本家用100的货币购买产品 100Ⅰm,Ⅰ类资本家的产品也全部卖完,起初以工资交给工人的货币100,现在也回到他自己手里。

现在可以看出,不仅Ⅱc 的产品,而且Ⅰv+Ⅰm的产品,也是用工人的工资购买的,工资在两类产品的交换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如果Ⅰ类资本家欠薪或卷款走人,那么他们自己的产品无人购买不说,连同Ⅱ类资本家的不变资本也无法得到更新,表现出来的倒是大量闲置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就是中国现在的“生产过剩”。

资本家的欠薪无异于自杀,可以看出,新兴的中国企业家们多么愚蠢,十足的蠢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