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危机的根源

(2014-04-06 13:54:09)
   由此可见,货币不仅不能解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还是两者不可调和的产物,本来两者的对立只存在于商品的内部,现在随着货币的出现转化为普通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也就是说,从隐藏在个别商品的内部矛盾转化为整个商品世界与货币的矛盾。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过程中,甲的产品直接与乙的产品交换,因此,甲的产品就是他的交换手段。出现货币之后,甲就必须先把他的产品转化为货币,再用货币与乙的产品交换,因此,货币成了甲的交换手段。由于每个交换者都只能用货币换回他需要的产品,货币因此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即一般交换手段。
    用货币换回商品,比以往的物物交换得更加容易简便,可是货币总是用商品交换而来,就是说,只有先把自己的产品出售,才能得到货币,可产品能否完成像货币的转化,完全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意愿和诸多的外部条件。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不是因为它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为它的社会属性,即它是被当作交换价值生产出的,正是由于它是交换价值,所以和任何商品都等同,而货币又充当交换价值的代表,因此,货币与商品只是交换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等同的。
   但是商品和货币都被各自的持有者占有,他们作为私有者彼此对立,从交换价值的本质说来,货币与商品可以交换,但是持有者之间是否愿意交换,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私人行为。
   虽然商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才存在,可是它总是以某种使用价值体现,如果持有货币者并不需要这种使用价值,商品就无法出售,它的交换价值就不能得到实现,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景象,商品出售者希望购买者出现,购买者却找不到他需要的商品。
在这里,商品的交换价值被其使用价值否定。
    在物物交换中,
甲乙正好互相需要对方的产品属于比较偶然的现象,价值的矛盾表现在交换过程的缓慢。在货币充当交换手段的阶段,价值矛盾表现为商品滞销,即商业危机。
    现在我们知道,货币与商品的矛盾,正好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矛盾的更高级表现形式,因此商业危机不能通过货币政策予以消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货币的特权
后一篇:对价值的讨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