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原理》汇票的贴现

(2014-01-06 04:26:44)

信用导致汇票的产生,一旦社会生产借助信用进行,就会导致大量汇票的出现,因为这种信用只是出现在生产当事人之间,因此,汇票的增多就意味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在生产当事人之间提供的信用,被称作商业信用

由此可见,一旦社会生产规模扩大,社会上的总商品量增加了,所需的流通货币量并不一定增加,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商品的流通并不依靠货币,而是依靠汇票,流通货币量会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总商品量中,依靠信用流通的部分和依靠货币流通的部分之间的比例。

我们再来分析汇票的含义。

假如甲用汇票交换乙的商品,他得到了一个价值,但没有向乙提供等价物,因为汇票本身并不包含价值,只是一份保证到期付款的承诺,所以,甲欠了乙的一笔款额,从此乙成为甲的债权人,也就是债主,甲成为乙的债务人。

乙现在成为甲的债权人,但是,由于债权可以给他带来一笔货币,所以债权是可以被转让的,如果丙购买了乙所持的汇票,乙对甲的债权不再存在,丙成为甲的债权人。

但是为什么丙要购买乙所持的汇票呢?

如果甲签发给乙的汇票注明了1千元,丙又花1千元购买了这张汇票,支付期限到时,甲只能按票面价值支付丙1千,丙投出的货币和收回的货币相等,这种行为对丙没有意义。

只有在收回的货币量大于投出的货币量时,丙才会购买汇票,所购买汇票的目的是为了赢利。问题是,这一切是怎样产生的呢?

关键在于持票人乙,乙作为生产当事人,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换回货币,但是甲取走他的商品之后,要过一段时期才能支付,乙由于某种原因急需货币,无法等到甲的支付期限,这时候,乙会折价出售汇票,丙购买了汇票之后,要求甲全额支付,赚的的的差价就是丙的盈利。

乙在汇票到期前把它转化为货币的行为,被称为贴现,由此出现了贴现率,也就是说,贴现时按照多少进行折扣。如果票面价值为1000,贴现率为5%,乙贴现之后只能得到950的货币,丙由此赚到50,

乙要求贴现是因为需要货币,而贴现率反映了货币市场的丰裕程度,如果要求贴现的汇票增多,货币市场因此紧张,贴现率就会提高,反之则会降低,贴现率的涨跌原理与利息率相同。

丙就是票据经纪人,依靠买卖汇票为生,手里积聚了大量的货币,常被称为“半个银行家”,有时候,票据经纪人为汇票贴现之后,由于资金缺乏,要求为所持的汇票再次贴现,即再次转化为货币。由此产生再贴现率

最后,假如票据经纪人要求对汇票进行再贴现,通常只能依靠银行,因为银行是最大的货币市场,因此汇票的流动规律是从生产当事人手里流入票据经纪人手里,再从票据经纪人手里流到银行家手里,最后,银行成为最大的债权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