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铸造品牌 团队为先

(2010-06-29 10:36:21)
标签: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能源

团队力量

能源化工

一流

杂谈

分类: 平台人生

导语:身处传统的象牙塔内,用的却是企业化的现代管理手段,且看张武平如何凝聚团队力量、打造华理技术转移的品牌。

http://s14/middle/66f6c4dcg8a221dac7c0d&690团队为先" TITLE="铸造品牌 团队为先" />


     本期人物: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武平 

     华东理工大学于1998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积极探索技术转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并于2001年被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家首批六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科技部评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纪念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先进服务机构”称号。


    张武平1989年从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在华东理工大学担任副处长一职已经有十年之久了,200610月起,他开始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华理科技处副处长、华理深圳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霸得蛮的湖南人

“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是新近流行的关于湖南人的性格特点的一个评价,虽只是一家之言,但也能大体反映出湖湘文化的特点和当地人的特质。而其中最有特色的“霸得蛮”一词是方言,大致可理解为坚韧、执著和迎难而上的精神。访谈中,张武平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典型的“霸得蛮”的湖南人,他对未来的工作有清晰的愿景、对目前的工作也有切实有效的执行措施,对团队既有着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又有着颇为严格的管理手段。

张主任并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机关或是高校某部门的领导,而更像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在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和运作上。这位熟谙现代管理之道的“张经理”,不但很好的将这些常规的教科书中的管理理论实践于日常的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而且将其自身的“霸蛮”精神也烙印在了他的团队之中。

稳扎稳打的高效团队

在工作态度上,张主任要求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要做到满分,无论是为老师服务还是面对企业客户,只有在为学校、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而在工作方法上,在讨论、决策等前期阶段需要的是个人发散性创新思维,而一旦决策后到了行动阶段,就需要军旅式的“绝对服从”。在言谈中,像上述这样的透露着执著、坚毅特点的话语层出不穷。

而这种“铁血治军”只不过是打造优良团队的一个具体举措而已,要想达到高效团队的目标,还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制度。

对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团队建设,张主任认为首先要对学校、对中心的工作有热爱、有信心,要认识到依靠团队力量去攻城拔寨要远比个人单打独斗重要得多。张主任说,他的目标是要力争把核心团队的成员们都培养成为“老黄牛”——“千里马”——“伯乐”,这样一来,团队所凝聚的力量将会是成倍增长乃至无可限量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将校而非士兵”,将个人的能力培养得越来越全面、同时将个人的力量更好的融入团队,一支高效团队得以成型。

张主任说,品牌的确非常重要,但团队远比品牌优先——团队就是品牌的基石。也正是在张主任这种团队精神的带动下,在校方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中心同事的通力合作、积极努力中,华理技术转移的品牌才越来越过硬。

技术转移的“华理”之路

华理的技术转移有着深厚的“功底”——用张主任的话来说就是“有底子”,因为于建国副校长兼中心主任已经苦心经营了八年,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体系架构——而在此基础上,技术转移中心更是多管齐下,努力发动并整合更广泛的资源,目前已经建立(含筹建)上海宝山、浙江湖州、广东深圳等10余个工作站(分中心),有力促进了行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树立起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一流品牌。

2005年技术转移中心争取到了教育部开始组织进行全国高校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其中的石油化工频道建设,并组建了教育部首个行业联盟——“石油化工技术转移联盟。并在上海市科委关注下,联合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华谊集团、金山区政府等单位率先进行了上海能源化工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上海能源化工技术转移平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批准建设的技术转移子平台试点项目之一。

而在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张主任更是提出了“官产学研金”联合的概念,政府、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科研团队、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的互动与紧密结合将更好的发挥和增强技术转移的服务能效。

技术转移中心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不久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瓦莱罗能源公司的合作,技术许可费超过亿元,这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也是中国大型化工成套技术向发达国家实施的第一次技术转移,进一步巩固了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内煤气化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在技术转移领域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一流品牌形象。

而这只不过是技术转移中心无数次转移成果中的一次,张主任和他的团队在一次次的成功后,仍然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为迎接将来更大的挑战、赢得更大的胜利奠定基础。

 

(来源: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网站 www.sgst.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