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忠镐院士来我院会诊

(2011-03-13 21:53:52)
标签:

杂谈

分类: 病房日志

    先前我的博文“我的12号房间”中提到的12-1床病人终于等到了汪忠镐院士前来会诊。汪老刚刚从美国回来,还没有倒时差就从北京飞来杭州会诊。

http://s15/middle/66f3e1b9h9e5dd0c269ae&690

    汪老很详细的聆听了我们汇报的病史,一起查看了患者的影像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在我们陪同下来到了患者床边询问及查体。汪院士对病史询问非常的详细,尤其对于细节问题善于挖掘,显示出了扎实的血管外科理论基础。询问病史的同时进行查体,汪老亲自对患者体格检查,从右手的桡动脉一直查到肱动脉,从股动脉一直查到足背动脉。仅凭一双手就感觉出患者上下肢血压有明显压差。马上叫护士测量了患者上下肢的血压,果然不出其料,上肢血压要比下肢高出26mmhg,通常人体下肢血压较上肢稍高。上下肢血压异常说明患者大动脉存在问题。询问病史及查体结束后,汪院士又返回示教室重新复习影像资料结合各项辅助检查。最后得出诊断:患者考虑为大动脉炎。根据CTA检查判断患者目前暂无急诊手术指证,建议保守观察,密切随访。得到这个消息,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的高兴。同样,通过这次汪老的会诊,我们受益匪浅。老前辈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查体基本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在病房汪老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格检查
http://s10/middle/66f3e1b9h9e5dd85f9809&690

    在查房和讨论过程中,在我们面前和在患者以及家属面前,汪老多次提及沈主任。在汪老的眼里,沈主任是他的得意门生,甚至可以称为心有灵犀。汪老多次提及沈主任在国内开展多项首例手术。比如手术治疗胡桃夹症就是沈主任在国内首先开展的,腹腔镜脾动脉瘤切除以及腹腔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也都是国内首例开展。当然,沈主任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也是钦佩有加,或许这就是惺惺相惜吧。

汪老与沈主任一起仔细复习影像资料

http://s5/middle/66f3e1b9h9e5dd8040c74&690

    在办公室里,汪老和我聊起来,他居然还记得我的名字,以及我曾经和沈主任一起在他的《汪忠镐血管外科学》撰写国内首例腹腔镜脾动脉瘤切除术。随后和他聊起前段时间我做的腹腔镜主动脉股动脉转流术,他非常的惊讶,他告诉我他们的团队在4年前就尝试着做腹腔镜主动脉手术,但是失败了,以后就一直没有开展。没有想到我们已经做了国内首例腹腔镜主动脉手术。谈吐中他显示出一代大家的风范,多次鼓励我要继续开展腹腔镜主动脉手术,并在国内推广。并且还提到在他的《汪忠镐血管外科学》再版的时候添上我腹腔镜主动脉手术一章节。能够得到血管外科界唯一的院士以及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之一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在困难中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在办公室与汪汪忠镐院士的合影
http://s2/middle/66f3e1b9h9e5dd9639d31&690

 

 

简介:
汪忠镐,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医大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1937年,浙江杭州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和青年奖评委;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和印度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会员;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脉管杂志副主编;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和顾问;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创始主席。汪忠镐教授曾在哈佛、耶鲁、Johns Hopkins、Duke和Stanford大学等国外50余所大学做过报告,发表论文300余篇,编书9部,参与编书5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10项。目前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和863课题一项。
于1996、1998、2002和2004年分别获国际脉管学院、国际血管联盟、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和印度总统颁发的研究成就奖、功勋奖、终身成就奖和为发展血管外科事业和亚洲血管学会的成就奖。1996年获国际脉管学院首次颁发的每年一度一人的研究成就奖,被美国传记学院列入世界500名人之一,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1997年,美国传记学院再次授予他世界终身科技成就奖,1998年在十八次国际血管联盟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授予国际血管汪忠镐教授是教育部委派的新中国首批赴美国学者之一,于1979年在美国Duke和北卡罗来那大学任访问学者,1981年回国,六年后因他在布加综合征方面做出了杰出工作而受到该大学外科主任Collins教授邀请,返校作专题报告,并被聘为Roscce BG Cowper客座教授。40多年来,他先后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了血管外科或血管外科研究所。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瘤体切开、重建血管法治疗腹主动脉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脑缺血和以血管重建术治疗糖尿病肢体缺血等。他发现中国人血管病的病谱与西方人存在明显差异,认识到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开拓崭新的研究方向,为此他对布加综合征进行了20多年的潜心研究,流调人口68万,在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分型、诊治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由其创立的肠-颈、肠-腔-颈胸骨后转流、侧径根治、手术与介入联合破膜、支架加肠-腔转流、肠-腔-房转流、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扩张和支架等新术式,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推广,开创了布加综合征诊治的新局面。汪忠镐教授还创立了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至今收治布加综合征病人逾千例,有关成果为《黄家驷外科学》,研究生教材《外科学前沿和争论》和《美国脉管教科书》等增添了新篇章。《牛津外科教科书》也引用一页,他以单枚升主动脉支架成功抢救了全主动脉夹层、狭窄和破裂?人和以少创法治愈主动脉弓动脉瘤,实现了腔内治疗的新突破,为此应邀在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和韩国等多所大学作报告。他首创自体大网膜内皮细胞和骨髓细胞种植人工血管,成功应用于临床。
    汪忠镐教授自1986年起,针对临床应用静脉型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严重低下的问题,开创了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研究,用大网膜内皮细胞和骨髓细胞进行人工血管高密度种植,实现了人工血管腔面的快速内皮化、百日通畅率达100%,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汪忠镐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了动脉造影的研究,由其撰写的《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腹腔内脏动脉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是?国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发展的起步点。此后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分别于1983、1992、1995、1996、1998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完成了下腔静脉破膜、下腔静脉支架植入、带膜支架血管治疗股动-静脉瘘、颈内动-静脉瘘、腹主动脉瘤等微创血管腔内治疗,所研制的国产腔内血管填补了当时国内在该领域中的空白。2001年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分别成功抢救了全主动脉撕裂伴心肌缺血和主动脉弓动脉瘤病人,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为此应邀在美、日、比、意等国做了专题报告。
    1971年首先创用自制球囊导管治疗动脉栓塞病?,经过技术推广,使救肢率 (Limb salvage rate) 从36%提高至90%;以此法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时避免了开腹,围手术死亡率从46%降至10%。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研究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这一危急重症,在国内首先提出该疾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使该病的围手术死亡率从75%~90%降至9%,在冯友贤《血管外科学》中独立成章。他亲自治疗少见和高风险的颈动脉体瘤70余例,国内外少见,并为此创用3种术式重建颈动脉,使阻断血运时间减半,并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他发现当大动脉炎患者的颈部4根动脉均阻塞时,绝大部分病人的颈内动脉竟仍通畅,据此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施行升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的可行性,并首先完成此术,获良好疗效,在英国《脉管病理学》中成章。他还发现,在95%以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股深静脉仍通畅,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出和完成了耻骨上大隐静脉转流术式,取得良好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松阳行(二)
后一篇:松阳行(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