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兵训练营(二)

(2016-07-01 10:29:56)
标签:

高尔夫

北辰高尔夫练习场

上杆节奏

发力次序

挥杆自然节奏

   有了第一步,接着就是第二步;改动作初期阶段至为重要,稍微一个不留神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某些细节不明白,把自己练歪了去沟里;二,怎么打也打不出自己之前的“感觉”,又退回到原地。 

   我师傅是个极有责任心的人,在我改动作初期他总是一丝不苟的盯着我;哪怕周末一贯不怎么看微信的他,也会每天抽空问我一下练得怎么样了,主动催我交作业,怕我一个不小心练歪了去沟里了。

  我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很理解师傅的苦心;现在也得趁热打铁,盯着我徒弟。头一天我所讲的东西估计他能记住三分之一,我继续重复的话,这三分之一就会加强记忆,而且再次学习中又能记住一些新东西;要是时间隔久了,徒弟又疏于练习,那么之前的三分之一也还回来给我了,我得晕死不可。

   北辰和北苑两个名字我总是傻傻分不清,路上跟朋友聊个天的功夫,突然感觉路不太对;再一看,我居然冲着北苑去了,晕死;急忙掉头往回冲,到北辰的时候徒弟已经自己练上了。看他打了几个球,还是手打球严重,头一天嘱咐的半挥杆也没有开始练,我明明叫他多练习半挥杆的。

   直接站去徒弟对面,检查站姿站位、握杆,确保没问题了再弄下一步;开始练习半挥杆,盯着挥杆节奏慢慢慢再慢再再慢下来;开始还是主动抬臂多,又给他慢动作演示了半挥杆和上杆过程中如何立腕,然后让他照做。

   徒弟不像我,我师傅布置的作业我会一丝不苟完成;做不到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我之前只是空挥杆就挥了三个月,中间只出去打了一场球;但是那天站在练习场打位垫的徒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所谓的“球感”上,以为照着我所说的东西来就可以立竿见影打出好球来,忘了有些东西是需要积累的,何况基本功还很差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半挥杆折腾了他小半个钟头,首先是如何把上杆节奏慢下来;他每次准备好站位开始上杆,我只要看他手快了(主动抬臂)或是右肘形态不对就打断他,直接重来;感觉他下盘不够稳,一上杆腿就开始散;身体没有被拧着的感觉,胯很容易跑掉手出去了也不自知;解决方法是,让他扔下杆做徒手挥杆,而我右脚则一脚跺在他右脚面上;这下好了,他能体会到上杆过程中身体右侧被拧紧的感觉了。

   有了这个基础上,胯侧移量没那么大了;做过几次徒手挥杆练习后,上杆节奏开始慢下来了,身手同步问题也有很大的改善;继续练习,等他适应了这些再开始往下面程序走;看看上杆基本没太大问题了,就开始注意他的下杆,尤其重心转移问题。

   下杆主要是重心转移,然后是不要某一个地方蛮发力;只要手快了,又成了捞球;下杆加速太快了,就没有时间做侧移了;如何做到“持续、平稳加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PGA球员有时候还犯错误呢,何况我们。

   挥杆里面节奏最重要,然后上下杆之间如何转换是最难;转换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但现阶段可以先放一放,做个大概就好;知道右侧如何蓄力后,需要让他体会能量转换的感觉了;拿两支木杆,用杆头分别摁住他的双脚尖,让出足够空间,以免妨碍他击球通道;做徒手挥杆练习,击球后就迅速放掉左脚,以便左脚尖行程自然形态,让他自然收杆;几次之后,他对于上下之间的下盘蓄力和能量转换有了一些概念。

   这些弄得差不多之后,再来弄他的转体问题;因为我再三强调手始终要保持在身体前,特地拿了两根杆在他身体两侧比划,告诉他哪个区域称之为“身体前”;再让他上杆,把他拖在身体后面的右肘部分划分为“身体外”,让他有一个概念。

   开始他为了手部保持在身体前,干脆锁死了右胯;手是不出去了,直接没有转体,只能死转肩;走去他后面,两手扶腰,让他做挥杆慢动作,我则牵引他做如何转体,让他对“转体“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转体,如何转体,事情好办多了;然后就是下杆加速的问题,给他慢动作演示了“转--移--转”,演示如何“下杆加速”,让他照着练;有了一个初步概念后,要求他把动作连贯起来,然后就是做“下杆加速”的提速练习。徒弟的执行能力还不错,很快明白了这些,也体会到了下杆加速带来的好处:不出现之前的右直球;之前我讲过,我们的系统靠转体回正杆面。

   下一步要做的事,是教他忘掉自己的手和肩;我告诉他,手和肩只是固定球杆和传导力量用的,不要去主动,否则适得其反。下杆过程中只要手一主动,杆头先掉下来,直接砸球,地滚、剃头球就出来了;只要肩一主动,身体完全盖过去了,球出去了不拉左才怪呢。这些就是为了强调四个字:发力次序;只有发力次序正确,挥杆效率才会有一定的保障(后面还有发力部位、下拉方向,很多东西)

   徒弟对球杆的感知能力不是很好,更别说自然挥杆频率了,自然也感觉不到杆头;准确的说,是感觉不到被杆头牵引。被杆头牵引和他牵引杆头是两码事,后者直接可以说在拿根烧火棍;还有啊,手打球的差不多都是靠体能在支撑,而体能一旦出现问题,球跟着出问题。

   这一系列的调整后,看他侧移量不够,让他做主动侧移练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铁杆做的很好,不发力打得比他之前发力打还直,距离也没什么损失;后面换一号木,结果最容易练的一号木是杆杆都有问题,大Hook又出来了;打得那个惨不忍睹,都是手捞球惹的祸。

   实在看不下去了,让他站去一边,给他演示了一号木的挥杆节奏;慢上杆,下杆启动,侧移,下杆加速,这不就完了嘛,干嘛要那么快节奏,干嘛要手捞球;球又不会跑,完成所有动作,自然就能打到球了啊。

   我师傅的教学理念是,先距离后精准度,先铁杆,再谈其它;可我们只是业余选手,平时要打球玩去;一号木是信心杆,有个好的开头,后面处理起来也比较轻松点;没几个人能淡定的看人家直接远你N多码,然后你拿铁杆在后面追的;我们也不是初学者,打球得有一定趣味性。

   所以我的理念是,距离要有是一定的,靠正确的挥杆练习方式;而一号木也千万不能丢,开完球后拿一根长杆攻果岭和拿一根短杆攻果岭,自然是短点的杆轻松些;我指追求标On状况下,没几个人愿意洞洞照着
1打。我们是花了钱去打球的,就得玩得开心;杆做杆打,该练习还得做练习;下场没几个愿意收着打的,那就放开了打呗,大不了练习场再刻苦点;打球练球两不误,嘻嘻。

   既然不会半挥杆,不会侧移,那就让徒弟做单手挥杆练习;练挥杆节奏和整体感,试着去感知杆头,体会被杆头牵引的感觉;另外如果整体不紧凑,下杆加速不够快,方向没保障,也打不出来距离来的;都是学习过程,慢慢来。

   刚开始也是一堆地滚剃头,击球意识太强,还是忘不了手;后面节奏好了,整体也跟着好起来,能把球打起来了。

   看单手挥杆节奏差不多了,换一号木,双手挥杆;第一杆就又直又远了,他自己也有些惊讶;其实去年盯着他改了两次动作后一号木就能开270、280了,很久没看他打球,居然退步厉害,不会打球了都快;也是,老下场打球不去练习场练球;就像我师傅比喻的,只放电不充电,最后只能没电了呗。

   这杆一号木开出来漂亮的球后,又连续开了两杆好球;到第四杆的时候手又主动了,打得没之前好了;空挥杆调整节奏、动作,调整心态;专心把动作完成,不要管球打去哪里了,爱去哪去哪。再就是没有收杆前不要去看球,挥杆没自信的人才着急球去哪了呢。

   后面的球处理得还不错,有些东西自己也明白了;我告诉他,咱们是正反馈系统,只需记住那些好的球,不好的忘掉;慢慢慢慢好的球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才会去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如何减少失误球。

   然后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测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不可能时时陪在你身边,要养成录视频、经常检查自己的挥杆,发现有问题及时交流,以免错得太深,那样又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纠正。

   本来说练200个球结束的,结果我上楼上去了一趟下来,徒弟又让人加了50个球;要么他看我没说不练了,所以再加点;要么他觉得有收获了,激起了自己练球的兴致。我希望是后者~

   看他继续练球,后面的几十个打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最后一颗球,我说,你千万别因为是最后一颗就想一定要怎样怎样;我后面一句没说,意思是:你别乱来啊。

   徒弟说,师傅,我不会的。

   站位,挥杆;最后那杆一号木,算是那天上课的完美结局。

   叮嘱他一些事,包括最近尽量不下场,多练球;你需要固定挥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调整。然后我现在之所以对你严格,是因为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基本功扎实的话就能少很多补偿动作。

  (其实我想说:太多补偿动作的挥杆,就像一件千疮百孔的衣服;虽然打了一堆补丁,难看得要死,也不能保证衣服不会再破。)

   然后我也不姑息你,那是在害你;我师傅拿我当职业训,我也在拿牛牛和你当职业训;如果只是单纯打球玩玩,把球打起来就好的那种,那么我不会扣这么多细节,把重心放在你们的击球质量上就行了,不会管你们太多挥杆的事。

   徒弟的柔韧性还是不错的,至少他前倾角度挺好,在我的要求下;前倾角度增加后,整体更紧凑,站太直的话上下杆起伏会比较大,给自己的挥杆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要尽量避免这些,把自己的挥杆尽量简单化,最大效率化。

 
   然后有个问题,就是之前我提到他和牛牛同样的一个问题:含胸。看他后背就知道了

    

   给他发了我的站姿,后背是挺拔的;之前我也虾米背,除了自己刻意纠正,我还戴了一段时间的背背佳,现在好多了;之前经常做不好脊柱角度保持,上杆过程中就垮掉了,现在不会了。

 他的站姿,需要纠正了;我不操心这个,有牛牛呢,他是过来人,也精于健身房那些事,他们俩可以好好聊聊。

   这是我用美图秀秀给他把上一张修过后的,除了后背,还修小了他的宰相肚;背部挺直是必须的,挺胸收腹是常态。

   再就是我发觉他的宰相肚的确有些妨碍挥杆,大多情况是下杆手快到肚皮就往前划拉而不是往下,因为他无法做到;这个宰相肚是个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事情之一,就看个人决心了。

   我在非典那段时间曾经从九十多斤胖到一百二十多斤,算是个人体重最鼎盛时期了;后面决心减肥,除了调整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健身房热完身就去游泳,还打羽毛球,去练习场练球,晚饭后坚持散步一个钟头才回家;之后又瘦回来九十多斤,我的漂亮衣服们终于又可以穿回来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减肥也是,打球也是。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下得下决心,有耐心,有恒心,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

   对徒弟已经很温柔了,上次我问牛牛我是不是对徒弟凶了点;牛牛说,这算什么,想想那时候你还打我手呢,真打,疼啊……

   我想想也是,那次站牛牛对面看他打球;手把手纠正他握杆、站姿、站位,刚一转眼,臭小子又给我抓杆加跺肩,结果一个球就往右拖个大尾巴出来;正好手里拿着标杆,让他重新站位握好杆,直接拿杆敲他手了。标杆是塑料的,敲到手上只能是骨头;除了敲过牛牛的手,我还敲过他的脑袋,因为这个家伙一跺肩脑袋就往上蹿一下,臭小子忘了而已;还好没白敲,后面老实了,挥杆前自己知道注意了。

 
   这俩算是难兄难弟了。啊,不,算是难师叔和师侄了,都在我的魔爪下受苦受难;不过现在有一个共同点,他俩可以结伴减肥去了,哈哈哈哈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