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七号铁还算稳定,落点135;七号木145,鸡腿145-150这样子,比以前短了几码;五号木和三号木每根只练了十个球,没出什么大问题,也就懒得练了;一号木没练,我对自己的一号木很有信心,极少出问题。
七号铁
收杆检验发力方向和平衡
S杆
找到一片练切杆的小乐园
然后重点是切杆,找了最右边那块距离大概35码的沙坑当果岭攻;沙坑巨硬,不打高弹道下来别想停在里面,到处滚;后来又拿近一点的一片草地当果岭攻,切20码左右的落点,让球停在一片落叶周围,这样来练习自己切杆的精准度。
最后是对着一长块绿色胶皮攻,打10码的高抛球,让球落下来后能很柔的停在胶皮上;先切了20个球,只有3颗在上面,因为滚上来和滚出去的不算;后面又切了20颗,又有5颗在上面。又练了一会儿,有4颗在上面;没有上去的那些球里面,有那么十颗左右切短,有五杆球是削出去的,还打了一杆相克,看来还需要多练。
很多人劝我多练地滚球,我就觉得好笑;首先搞清楚地滚球适用于什么情况,比如说没什么障碍的前提下,果岭慢、大上坡等等,你想打地滚球,这没问题;如果果岭前有水、炮台果岭、大下坡或是中间有沙坑需要翻,你要地滚过去啊?怎么个滚法?
东西练来总是有用的,平时多练习,总有一天会遇上,比临时抱佛脚的强。
之前跟师傅讨论该不该去练习场,因为我发觉无论在家空挥有多好,去了练习场,一站上打位垫;开始还不错,到后面要么追求击球质量去了,要么身体疲劳,动作会悄悄然变形了,自己都不知道。我现在基本把一根杆打那么一会儿,感觉不错,又去换另外一根杆打;不会只盯着一根杆不放,等到出问题了才换。
在保持上杆慢下来的节奏前提下固定下盘、转胯、身手分离等细节,体会下杆过程中一条腿往另一条腿靠所带来的好处;被我刻意忽略的细节也有不少,比如不再想自己上杆幅度、上杆顶点手的位置、有没有顶胯、有没有侧移;杆头爱去哪去哪,反正是悠上去的就行。
昨晚交作业被师傅训了,说我整体不够好、没有下杆加速,还有一个老毛病是腰容易垮;其实我觉得自己的整体比以前好了太多,至少下盘比以前稳多了;没有下杆加速是因为我光顾着腿靠过来的事情去了,加速的事顾不过来;至于腰么,慢慢来,保持倾角度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我不急。
归根结底,我跟师傅的关注点不一样;他更多注重我的挥杆整体性,而我更多关注自己的一些细节是否做正确了,大不了之后再整合;师傅没有错,错的是我;可是我不准备改错,先这样子,至少让自己弄清一些东西原本该是怎样;如果暂时做不出来,那就先比划出来。
师傅认为我的空挥已经不错了,练习场动作变形大多是因为太强的击球意识破坏了挥杆的整体;也对,我看到小白球就瞎鸡冻;其实自己在练习场极少去管球打出去了是什么样,上杆下杆收杆,把动作做完整就好,球爱去哪就去哪,我只看个大概方向和落点,看看打出来的好球坏球概率就好。
有太多东西没有消化,脑子里各种想法;挥杆也乱七八糟,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只能一点一点做对了再按照发力次序一个个往下捋一遍了。
几天不练球,昨天练到后面两个巴掌生疼,典型的缺练;现在问题来了,我该天天站去练习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