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挥几下,然后开始推球;开始一组四个球都进,第二次推时第二个球撞到“球洞”其中一根Tee,于是重新来;把小白球从右推去左边,再从左推回右边,反复练习。
昨天去练习场前下雨了,果岭有些湿;除了一码推杆外还练习了五码上坡推和下坡推。上坡推是逆草,一口气推了四组12个球,只有2次进洞,有几个球推短了,有几个在洞口边,剩下的没有抓够线方向有些偏;没太仔细读线,上坡大逆草下坡大顺草,下坡球推得不专心。
原来不会手加力推球的,昨天有了一些体会;除了上杆幅度,杆头释放、收杆都需要完成才对。录像时总是不进洞,没有录像的时候反而四个球能进去两个,有点意思;另一个果岭上正在培训新球僮,输了的一组要做俯卧撑;下雨地湿也不让练习切杆,就没有去那边。
练习了一个小时的推杆后去打位练习挥杆,昨天的重点是半挥杆;师傅让我从半挥杆开始,等手有改善后逐渐适应再加大挥杆幅度。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之前师傅就讲过,我自己不愿意;现在自己愿意这样去做,已经够乖啦。

叠泉换新球了,好处是质量比之前得球好,坏处是这颜色到傍晚不太容易看清落点。
练习了S杆单手挥杆和8号铁单手挥杆,再就是40码、30码、15码的精准度;然后是60度的全挥和高抛球练习,然后是8铁和7铁的练习,最后是一号木。
S杆单手挥的落点是40码,8铁的单手挥落点是70码;师傅说我上下杆整体紧凑多了,但是转体还不够,单手挥杆需要做的事跟双手挥差不多,我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60度全挥落点是50码-55码,体会左侧主导带来的球感;高抛练了20个球,打了一个相克,手上有动作。S杆全挥杆落点是90码,半挥杆是50-60码。
40码切球
8铁挥杆练习
7铁挥杆
8铁落点是120-130码,7铁是130-140码。这个视频是叫我打位旁边一位球友帮我拍的,练习场大多只能拍侧面视频,正面视频反映的东西会比较多一些。
40、30码落点切杆停球区在5码以内,15码切的15颗球落点在2码以内;8铁和7铁滚动也不是很多,弹道是我想要的,挥杆很轻松;如果不轻松,一定是我动作有问题。
学师傅单手挥杆,回头一比较视频才发现自己没有收杆;人家是“照猫画虎”,我是“照虎画猫”。。。。。。。
一号木还是转体不够充份,手又被拖去了后面,上杆平面过于扁平;挥杆节奏倒是好,球也又直又远。不管什么杆,左手一律强势,右边统统放掉;准备再加强一下强势握杆+半挥杆,看看效果如何。
前天在练习场呆了四个钟头,昨天又四个钟头过去了;前天打完球俩手都有点酸疼,握杆太久了,还没怎么戴手套;昨天跟师傅请旨,准备以后都戴两只手套;反正是小羊皮的,很舒服服贴,应该不太碍事;师傅准奏了,以后我就两只手戴手套喽。
双手大鱼际都酸疼,要开始练握力了,省得以后手腱鞘炎。在云南打球那几天都只戴了一只手套,右手比左手黑了好多;这两天天天喝牛奶,再弄个一次性手套把牛奶倒进去做手护,应该很快能白回来了。
据说叠泉这两天会员有抽奖,准备过去玩,不知道会不会抽到什么好玩的东东。
报纸翻拍
昨天收到新京报快递,给我寄了一些刊登之前对我采访的报纸,谢谢新京报的小美女记者和专业摄影师小帅哥,帮我拍了那么多好看的挥杆照片!
原图和被师傅赞“很帅”的挥杆照片
关于测距仪,在考虑要不要弄一个去;这个对于打新场子或是遇到一个不靠谱球僮时很管用,至少对自己选杆上比较明了,至于打不打得到那么精准就看各人本事了。
昨天无意间摸了摸自己耳朵,老觉得很粗糙;拿手机一拍,晕死,晒脱皮了!应该是在云南晒的,尤其丽江那三场,又是大风又是毒太阳,我偏偏忘了给耳朵也擦点防晒霜;晒得那叫一个黑,比脸还黑!真是教训,看自己以后还这么粗心不!
之前随便盘了个花苞头,结果挥杆回来甩成了猫尾巴,不好玩;昨天把头发这样盘了,效果很好,挥杆回来还没凌乱,以后可以多这么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