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了篇《关于对“挥重”的困惑》的博文,引起球友们的讨论;宅女第一个回复我,说她读晕了;图片穿插文字,确实容易让人晕,所以我叫她先看完图,然后只看文字。之后的讨论相当精彩,反正我是很久没看到博客讨论这么热闹过了。

不管球友们说得对或是错,首先谢谢你们的积极参与;然后由于文字量太大,我把我认为有趣的“讨论”移到这里来,文字用颜色区分:我的文字用黑色,想说的重点处都用醒目红色标出;参加讨论的球友文字原文用紫色标出,而球友“TW王彤(后面简称W)”的原文文字用蓝色标出。
“读后有感:1-数据是为人服务的,人的因素是击球质量的关键,起主导作用;2-当挥杆的技术特征趋于稳定—或者说已经难以改变,什么“挥重”、MOI才会变得重要、敏感起来;3-这种“讨论”不够全面,也不严谨—各说各的理,对于业余球手的指导意义不大,反而容易产生误导。”---“Giza”
赞成你的一和二,发小红花一朵;回复你的三:标题就是“困惑”,等高手为我解答;所以如果不能解答,要么参加讨论,要么静候正确答案公布。偏听偏信被人误导是活该,你说呢?![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可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多谢公主的奖励!…希望对此感兴趣的球友积极参加讨论—这也是golf的乐趣之一!”---“Giza”
是的,讨论是件好事,超级涨姿势;还得谢谢你们积极参与呢!![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爱你]](//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哈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觉得TW王彤说的很清楚,就是”真正‘的挥重概念(MOI值为单位)被一个”流行”的挥重概念(一个平衡设定值)给代表了。所以出现握柄变重,明明是挥杆的总MOI值应该高了,却反而被说成是“挥重”(D值)低了,由此可能产生各种误导。可能你的握杆感觉是杠杆式的,所以你感觉所谓的挥重D是比较重要。如果你的握杆是把整个杆子都“握”在手里了,可能总MOI就更关键了。这个区别在于你是以哪里为轴来计算距离的。前者可能以手为轴,后者以身体转动轴为轴。”---“陈斯莱”
我说他解释得不对,他又补充道:“解释不到你的点子上,我继续学习哈。也希望将来你在能把杆子完全握在手心里的时候,回头再看看TW王彤的意思,毕竟不同方式和水平的握杆能力对球具的要求和追求是不一样的。”
要说明下,不是你所说的“握杆能力不同”,而是挥杆方式、挥重和对杆头重量的感知不同;所以我一再强调高尔夫因人而异,人为因素影响最大;明天我一起解释,然后他(W)再来指教我好了~
“绝对同意因人而异,挥杆模式百花齐放。但最后还是回到发力和握杆上。等着你们继续深讨哈。。。。。。后面的我更感兴趣
”---“陈斯莱”
额,后面会有很多人恨我的。。。。。。![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挤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实你们的争论是用‘挥重’还是用‘转动惯量MOI’来配杆,哪个好,以我所知道的是:用‘转动惯量MOI’来配杆成功率更高,在业界也越来越普遍用MOI,挥重配杆过于简单了些”---“泓的高尔夫”
错,我从头到尾都没跟人家争论用什么来配杆。其实“挥重”是什么我早就说明得很清楚,我想知道别人认为的“挥重”跟我认为的“挥重”有什么不同;而且我比较好奇在球杆使用者状态不同情况下,如何精确计算出挥重还是MOI等数据?你好像是学机械的吧,算理工科吗?如何解答呢?
“专业人士如果讨论的出发点是为了证明我们的无知,往往就会把理论说的云山雾罩。而诚心教我们的老师,一定是想把理论最简单化让我们听懂。其实王先生想说的话,可以比较简单的描述,第一他觉得挥重用平衡点的方法测不够精确,第二他觉得握把离手太近,力矩太短对挥重影响不大(不大代表没影响)。其实握把怎么可能不影响手感。我见过有高手,办公室里还放截握把, 打不了球握一下也保持手感。”---“瞧不死的愤死”
是的,我就不喜欢整天把理论说得如何玄妙的;本来就那些个东西,能针对性说得让人一下通俗易懂就好,其它都是多想,搞不好就把自己绕进去出不来。讨论任何东西都有前提,离开了前提条件谈理论,那就是忽悠了!
“王先生是懂行的, 就是表述可以简单一点。其实讨论的仨个概念,一个是球杆绝对重量,比如125克的杆身当然比95克的挥起来累,一个是挥重,比如D1或D3,其实不如叫挥重系数更能理解。 另一个是他想说的“真正的挥重” MOI其实就是在转动系统里的质量, 比较接近实际挥杆感知”---“瞧不死的愤死”
恭喜你,也去沟里了~![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哈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哈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个讨论本身,让大家都受益里,挺好的。博客有讨论才有意思,不然就变成写私人日记了”---“瞧不死的愤死”
是的,我既然公开就是给大家讨论的。我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我不懂的喜欢查资料和向几位专业人士请教(其实我想说的是多请教几位);确定某些东西是一致的,然后自己才能学到正确的东西~
“从头看到底,然后就看晕了。 我属于喜欢自己去适应球杆,很少改球杆的配置。其实抛开挥重这个概念不谈; 我觉得握把重量对你的影响可能和你握杆时露出球杆尾部的长度有关。你的照片里一号木握杆,后面要露出一寸多长, 这样在你握杆手指位置形成一个局部的杠杆;如果握杆再低一些,那样杆尾的重量影响更明显。”---“ooOhiidenOoo”(也就是小郁)
很好,终于有人注意到我个人习惯了;我俩讨论了一下,我觉得我像他那样握握把就不行。他觉得我的是正规的,而他自己是“非主流”。其实我想说握把的高低对有效挥重的影响很大,可是又要去解释一堆,所以我忍了,没再继续说下去。各人挥杆方式不同,对事物的感知不同;觉得怎么适合自己就怎么来,自己觉得好就好~
“公主的感觉是对的。出现问题的第一个节点,在于 W 否定挥重是 MOI 的最佳估计。将挥重视为一种平衡而不是质量分布的计量,是没有真正搞懂MOI的体现。之后就乱套了。”---“天天笑97版”
凭“感觉”??没论据我敢反驳人家?那不是自讨苦吃?
说话客客气气的我不会随便拍人家,大家该讨论的好好讨论,对事不对人;敢乱忽悠人的忽悠到了我这儿肯定没戏,一掌拍远点儿;再有说话Low的,直接黑名单了,省得人家唧唧歪歪看了碍眼~![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哈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好吧,那我和你认真讨论为什么你的感觉是对的。握把粗了,导致握力增大了,所以感觉球杆轻了。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用手攥住球杆和用两个指头捏住球杆,感觉不可能是一样的。所以在杆头加配重是必须的。他和你讨论挥重是不是科学,那是把你往沟里带。你上当啦!
大家都说你们的讨论令人头昏眼花”---“天天笑97版"
其实我想说,“头昏眼花”的不是眼神不好的就是脑子不好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不懂装懂,被人牵着鼻子去沟里了,不晕才怪呢~

所以我答:你这解释真是荒大谬了!我文章里写得很清楚,整支杆有一个平衡点;就像架天平称,你往哪边放东西多重心自然偏向哪边。每个人挥杆方式不同,对杆头重量感觉不同;我对杆头重量敏感,握把这头重了平衡点自然会往后移,这就是我挥起来感觉杆头轻,而杆头轻又造成杆身回弹不够,击球时杆头滞后杆面开了!至于“挥重”是不是科学?当然是,因为数据都是科学分析得来的,就看有没本事算得准了~![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哈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所以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被人家带到沟里而不自知。你的感觉是对的,但解释的不靠谱。在这一点,W又是对的,握把重量,会造成平衡点的移动,但不会明显增加挥重。不是你敏感,所有人都会有这个感觉。而杆头增加的重量,会增加挥重,导致你握杆的“压强”回复到细握把的数值。所以昨天我对宅女说。。。”、 “你还有一个很大的错误。你把挥重仪看成是天平?那握把端压着个秤砣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测的是“整支杆有一个平衡点”?你不怕你师傅拍你啊?
”---“天天笑97版”
我回答:一,W把重量和挥重混在一起了。二,W把挥重和杆头重量混在一起了。三,你说“W又是对的,握把重量,会造成平衡点的移动,但不会明显增加挥重。”??错!!是降低挥重!!!四,杆头加配重只有个人能不能承受、会不会造成影响的问题,我加的对我没有影响。你还是要好好学习,别忙着分析、反驳我哈!再就是我把整支杆比喻成天平,而不是测挥重的仪器;我觉得我师傅不会拍我的,不信等着瞧~
还有啊,为什么我说过的话总有人先反驳再赞同呢?真累!

“不是我说你哈,你初中物理确实没学好。那我就不和你讨论了。你也对了一回,刚才我说的是挥重增加,所以要配重?好吧,我说错了,行不行?”---天天笑97版
我中学学没学好物理真没关系,我哪说错你直接指出来就是了呗。还有啊,人家很多工坊技师都是从小徒弟做起的,人家没怎么读书,有些都没上过物理课~
而且这位同学你错的不是一点,是很多点,从理解能力到理论都有错;我该说的之前都说了,你还要咬文嚼字混淆自己视听,都不知道该从哪跟你解释~
19很幽默,问题我没觉得你哪里得罪我,我也不是什么得罪不起的人;大家都是球友,只有谈得来和谈不来。

还有啊,下面那些也是我一直想说的;不要总跟我拽数据,遇上对数据不感兴趣的,再说也是白瞎;再说了,我又不做杆,不然要球具生产商干嘛?总不能说我想吃饭就得先去种地吧?买米买菜不就得了?我真的不会种地。。。。。。

“打球还是用成绩说话的吧,理论也只能靠成绩来证明正确与否,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所在。离开成绩来说理论是否正确,如何才是正确有什么意义吗?”。---“catye62”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懂多少理论和能打出很好的成绩是两码事;正确的理论是基础,还要有对高尔夫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身体情况、打球多与少等等条件支撑。比如一个整天琢磨理论不怎么打球的和整天琢磨打球的就不在一个层面,天天打球的和一个周末球手的球感也不一样,小孩子、年轻人和年纪大的人身体素质也有差别,不是知道理论了就可以打好球了的。
职业们也不是个个精通理论的,不然要职业教练干嘛?要是按照有理论就能打出好成绩的逻辑,那这些个职业球员的教练岂不是比他们所教的球员还厉害?理论只是把你领进门,修为还得看各人吧?咱们要下功夫的是如何把已知的正确理论运用到自己身上,尽量把球打得更好,这才是理论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觉得这次的讨论里下面两位的讨论回答很有实质性意义:
“刚读的时候本来以为只有一点,结果往下拖了半天才读完..好长啊。我觉得我的理解大部分跟楼主是一样的。
至于握把重了5克,杆头又重了1.7克,即使挥重一样,球杆的整体质量确实发生改变了,跟你争论的那个同学,估计就是想告诉你这个细节。尽管球杆整体重了6.7克,挥重没变,但问题是这6.7克的增加,是不是会影响到你的挥杆呢?我觉得理论是影响的,实际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就好比我有两双篮球鞋,我刚换鞋了以后,重量的不一样,弹性不一样,肯定会影响到我急停跳投的准确度。但是身体是很聪明的,用不了多久,适应了以后,哪双鞋都能投出一样的命中率!
那么我的意思就是说,理论上,楼主的杆重了6.7克,理论上会影响到挥杆。但是实际上身体完全可以适应这么小的变化。那么我可以假设握把加重50克,杆头加重17克,还是保持挥重不变,这么明显的变化肯定会让楼主打不了球了
如果像那位同学说杆头加一个苹果,握把加一个西瓜,挥重不变,但是整体质量的变化导致身体无法承受,超出了身体的容错极限,那么肯定有影响!”---“吴新刚”
这位球友分析得很仔细,举例也很恰当,赞!凡是讨论都有个前提,他的举例超越了已有的前提,所以有些站不住脚;然后有些缺乏从业者应有的严谨态度,理论和数据是死的,人可是活的;球具某些细微变化也能体现出很大问题,球具使用者可能适应可能不适应,所以不能拿片面的理论和数据来分析问题。
“你所提的每一条问题,都可以长篇大论的回答,这些问题也是困惑很多人的问题,所以我也尝试加入讨论:1,挥重是平衡整套武器使用感觉的一个标准,(并非唯一标准)。或者用于统一维修杆前后的参考标准。只从单只杆来看挥重,作用不大。有超轻杆身的一号木,挥重为D8!
2,这个问题很大,但也不难回答:大家很少会没事去换握把,多数是因为旧握把已经直接影响到击球效果才会去换的,所以换握把是为了恢复武器(球杆)的原有功能,这不是大家换握把最想得到的吗?但是问题来了,新握把与旧握把的摩擦系数是不一样的,而你握杆的力度,基本不变,所以在用新握把时,手部感觉会有些差异,而实际击球效果,也会因为挥杆的效率改变而有所不同!
3,从知识的角度来说,知识越多越好!但从打球来说,重点是正确的使用知识!我见过太多用物理知识去支撑自己常识的见解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在高尔夫里,常识经常是错的!”----“外星人”
“外星人”也说得非常好,从比较专业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了最基本的问题;数据是做为参数用来为人服务的,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不管知识再多、理论再强,不去正确的运用它、引导别人,那也是惘然!
我觉得看完这两位的回答大家是否明白了一些呢?看看,明白人就应该如此说话;用浅显的举例来说明问题,而不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在我看来,挥重通常是在球具重量确定后才可以讨论的问题,人体对轻微的重量变化的敏感度远远少于因为这个重量改变对挥重变化的灵敏度;也就是说,人体对挥重变化的感觉比对重量变化的感觉更明显!
而这位“吴新刚”所说的“挥重不变,但是整体质量的变化导致身体无法承受,超出了身体的容错极限,那么肯定有影响!”,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各人对重量的承受能力了;如果后加上的配重过大,身体又承受不了,或者你需要靠改变动作去补偿,或者这支杆你干脆打不了。
这种的呢看得我直晕,我都不知道从哪开始解释;被他的ID名字吓到了,翻他家博客没什么实质性东西,再翻微博才看到一些东西,你吓到我了!
高尔夫运动切线理论创立人?头衔够大的,这不是扯嘛。又想起头几年观澜湖那个号称“世界第一女教练”来了,后来人家被观澜赶了,现在去了上海混日子;想起那个“钱多、人傻、速来”的段子来。。。。。。
瞧瞧瞧瞧,抄都不会抄~
最后看了人家的“原创”广告帖,才知道人家不过是某辅助器材的代理商而已;新手的钱永远是最好骗的,某协的牌子总能忽悠一堆人的~
。。。。。。
。。。。。。
记录基本属实。挥重的概念用平衡比代替,很不简单。球友打球也没必要整个明明白白,写专栏讨论球具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吧!”---“TW王彤”
终于现真身,就是说得跟没说一样;说“球友打球也没必要整个明明白白”?那两个小白还跟你后头再三强调要我了解物理知识和球具知识?

我回复他:“基本属实”缘于我没有把无关人员的无聊言论截图下来。本来就是在讨论关于“挥重”的问题,你的表述来看有些问题哈。你可以看看里面一个叫“吴新刚”的球友回复,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述非常清楚;可能你把某些东西想得太多了。赞成你最后一句,关于球具这些确实需要专业人士,而非“专业人士”~
首先他没有为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握把不会影响球杆对击球的本质变化”,其次他如果能像师傅所说,抽空写篇文章,把“什么是挥重?挥重的作用,挥重是如何影响挥杆的,影响挥重的因素有哪些系统分析一下”就好了~

讨论了这么久,终于看到师傅飘过的身影;可是他实在太忙,没时间给我讲这些个~

“此人真的是博士,犯了大忌:永远不要和女人辩论,哈哈。挥重肯定和杆的整体重量有关,同时也和重量的分布有关。”---“射雕英雄2012”
答:我从来没有质疑人家的学历,只是就事论事讨论问题而已,我才不怕犯什么忌呢;不过物理博士也只能解释物理面的东西,人为因素影响也很大啊。说握把不影响球杆对击球本质变化也是他说的,我没冤枉人家嘛。
![关于“挥重”博文引起的讨论 [委屈]](//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神马情况?我在挑战一个北大物理博士吗??额,我怎么没看到人家的专业性在哪?总在说一些片面的东西,高深的物理理论;应有的专业表述和严谨态度又在哪?确定没在误导(hu you)人?
我是“心理问题”??
“球杆没有影响击球的本质变化”??
“真正的挥重太难算,而球杆相对手腕,脊椎两个轴的位置,在挥杆中始终在变化。”。嗯哼,这是对的;所以我更好奇你给人做杆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来做精准计算呢~
笑话在哪?为什么笑?球头、杆身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握把变重了不会降低挥重???
只是球杆总重量变了影响了我?握把这边重了当然会降低挥重了好吧?!不信你自己拿一根杆去侧重仪器上测好挥重,然后把握把这端加重,看看挥重会不会有变化?
握把的确有轻有重,假如杆头和杆身已经固定,不同材质、不同重量的握把换上去肯定会影响我对杆的感觉;感觉的改变来自两种,一是对握把的手感,二是对杆头重量的感觉。
说的是杆的事,杆头+杆身+握把;怎么又扯上手套了?嗯?
“真正的挥重是有单位的物理量,MIO。它的单位是质量X距离的平方”
这是在偷换概念!应该说挥重实际反映的是人体对MOI(转动惯量)的感觉,而不是MOI!
后面说的“距离为零,再重也没挥重”,“距离为零”(也就是长度为零)也就是一个质点。质点是没有力矩的,所以MOI等于零,也就是挥重为零。理论上没错,挥重就是这么定义的;只是你想证明挥重的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挥重是将人体对球杆MOI
感觉量化的一个参数,仅此而已!
还有啊,扯这么多物理知识,欺负我没读物理系啊??

这位同学说到“只要粗细合适,其实对挥重影响几乎为零”,握把重了不影响挥重??
有人跟我一样持不同意见,我们觉得握把的重量比“粗细”重要~
“换握把后出现问题,归结于重量增加挥重减小,就是个理论上的错误”?本来就是更换握把后出现问题,我说错在哪了?握把重量增加了,挥重不会降低?
我之前在博客一直说的是“感觉杆头重量变轻了”,说白了就是我个人的手感;而在杆颈部加了1.7克配重,重新做过的三号木很好打,又直又远;不能盲目加重量是对的,前提是我能承受这个重量,因为一旦承受不了球杆的重量,打起来肯定费劲,动作肯定也会变形,这就是有些人打不了重的杆的原因,搞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我一直说的是“感觉杆头重量轻了”,啥时候说“挥重小了”????????????????????????????????
“挥重”和“MOI“是一回事?“挥重”和“重量”是一回事?“挥重”和“杆头重量”是一回事?不是的话为什么要把它们搅在一起说?????????????????????????????????
关于对挥重的体会,同学们可以把球杆倒过来拿着空挥试试看,你会觉得杆挥起来变得很轻了;其实杆的重量没有变,但是它的重量平衡点不一样了,所以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举的简单例子,同样可以应用在握把问题上的说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些简单实验:1、把天平称两端放一样多的砝码让指针平衡,然后在其中一侧加上一克,看看天平会保持不变还是偏向哪边?2、把球杆放去测挥重的仪器上,测完数据记下来;再把握把加重,看看挥重有什么变化没?
第一个小实验只是想告诉你关于平衡点改变后会出现什么问题,第二个小实验是想告诉你,握把比原来重了会造成球杆的平衡点后移(也就是靠近握把这端),看看是会增加挥重还是会降低挥重~
对于精通物理和钻研球具与我们打出好成绩有些什么必然关系?
精通不精通物理,好像跟打球不是太大关系吧;金熊不是物理系的,老虎不是物理系的,加西亚不是物理系的,小麦也不是物理系的~
要是他们又要学理论,又要学物理,又要学做杆,估计没时间打球了吧?还有啊,要是这些他们都会了,那些个职业教练、球具生产商、设计师、维修师都得失业吧?
。。。。。。
关于钻研球具,发现了一位钻研球具的:也不对,应该说“收藏球具”才对~
额,照你说的每个人都得去订制杆才能打好球?万一我们跟你似的遇上几个忽悠的工坊技师,那不是坑爹呢么?
还有啊,按照这个推论打球好的都是学做球具出来的?你不要吓唬我啊~
香港、北京、广州
。。。。。。
量身定制杆,折腾过十万?
。。。。。。
冤枉钱?
。。。。。。
经历坎坷的“实践派”?
。。。。。。
知识是花钱买来的体验来的?
。。。。。。
拉丝流氓?小八?
。。。。。。
杆无止境?
。。。。。。
知道了,就是钱多烧包嘛。。。。。。
。。。。。。
都谁坑了你的钱?居然被坑了这么多。多少人愿意花十万来折腾啊?额,你们家不打职业挺可惜的,打职业祝你排名靠前、奖金多多哈!其实你不就想说订制杆和批量杆的区别嘛,你都懂这么多了,还遇到那么多坑爹的技师。。。。。。
好吧,我同情你。。。。。。
。。。。。。
关于订制杆和批量杆的优缺点,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话题;先搞清楚握把和挥重的问题,其它以后再讨论~
突然对球具很有兴趣了,也准备研究研究去;不就是一堆数据呢么,当我们化验单数据记就好。我就不信了,有什么可难的:整天被一堆人说得玄妙无比,忽悠人~ 


PS:再说一遍,球友间讨论问题归讨论问题,对事不对人;大家有理说理,尤其男同学,别把自己整得跟个泼妇骂街似的,连个女人都不如,叫人看不起。我不怕犯谁“忌讳”,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也请大家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有疑问可以问、可以自己多查资料,不要不懂给我装高大上,动不动到处拍人。不要脏字骂人,看了眼烦;这种没素质的人,直接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