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学案例:印章及其篆刻
(2011-07-22 16:35:54)
标签:
杂谈 |
劳技教学案例:印章及其篆刻
赣榆县沙河第三中学
说明:本案例是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材《工艺制作》实例(二)《印章的篆刻》(p15—17)的基础上,结合沙河三中实际及本人教学实践设计的,希望得到专家指教。
项目内容:印章及其篆刻
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学习篆字书写、印稿设计、印章篆刻的一般方法。
4、通过印章及其篆刻的学习,增进学生对印章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得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学生对印章文化的一般性了解。
教学难点:镌刻过程中线条、刀法处理。
教学方法:
1、
2、
3、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说明 |
|
1、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吗,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2008你奥运会会徽?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出示会徽图片、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思考,然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片。 引导学生对图片中篆刻“京”的关注,从而切题:印章及其篆刻。 |
|
2、引入课题,教授新课: 中国的书画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提问:大家对印章及其篆刻能够有多少了解呢? |
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材料,准备回答问题。 |
课前已经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工明确,组长负责。见附表《印章及其篆刻》研究小组分工表。 |
|
3、继续提问、讲授: 篆刻艺术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呢?篆刻艺术申遗成功了吗?哪位同学知道我国有一位现在仍健在的国家重要领导人,在退休后潜心钻研篆刻艺术,并努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走出象牙塔,使更多人感兴趣,成为大众的文化艺术? |
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材料,准备回答问题。 |
篆刻艺术入选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 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李岚清创作时图片及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 |
|
第二课时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说明 |
|
1、教授新课:同学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印章的知识;还有中国的篆刻艺术已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退休后潜心钻研篆刻艺术,并大力提倡让这一古老的艺术走向大众化。那么同学们是否也跃跃欲试,想镌刻一枚自己名字的印章呢? |
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
|
2、继续讲授: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做好印章篆刻的工作,也要有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那么印章篆刻常用工具和材料有哪些呢? |
学生回答老师问题。工具:篆刻刀、铅笔、白纸、墨、毛笔、镜面、印床、砂纸、刷子等;材料:青田石或寿山石等。 |
学生在劳技活动室,工具和材料就在学生面前,老师提问目的要学生更进一步明确。 |
|
3、继续教授: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同样道理,我们学习印章的篆刻,也要从最基本的学起。同学们可以按照课本p15--17介绍的步骤进行。 |
学生按照课本p15—17步骤学习印章的制作。 |
朱文:将印文周围部分刻除,印文突出。 课本上镌刻的“水上人家”显然是白文。 播放背景音乐。 |
|
4、板书印章制作步骤:设计印稿——磨平印面——转印印稿——检查印稿——镌刻——钤印——修改,调整。提醒学生注意:刻印时候注意走刀不宜过快,防止划伤手指。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 |
学生继续按照课本p15—17步骤学习印章的制作。 |
钤,读qián ,盖印章的意思,如~印,~章。 播放背景音乐。 |
|
5、在绝大部分学生完成镌刻过程后,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
学生欣赏别人作品,同时进行自评、互评 |
|
|
6、、教师对整个印章篆刻学习与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总结。要求学生在掌握刻印基本技巧后,可以尝试刻朱文或其他肖形印。 |
|
在印稿设计过程中,需要把现代文字转换为篆字,最便捷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通过电脑中字体转换处理。 |
|
7、拓展延伸,畅谈设想: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篆刻艺术,欣赏篆刻作品,分享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我们是否可以搞一个“篆刻作品展”呢?(待学生响应后)教师:好吧,课后同学们分工合作,积极筹备你们的“篆刻作品展”。预祝你们圆满成功! |
学生积极响应。 |
|
|
附表:《印章及其篆刻》研究小组分工表
研究小组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小组成员 |
印章起源及与印刷、书画关系组 |
|
阅读文献、上网搜索 |
|
印章分类与用途组 |
|
阅读文献、上网搜索 |
|
印章的工具、材料组 |
|
阅读文献、上网搜索 |
|
篆刻艺术申遗状况组 |
|
上网搜索 |
|
李岚清钻研篆刻组 |
|
上网搜索 |
|
说明:每个小组设组长、文字撰稿人、信息员、编辑。组长由指导老师确定,其他成员由组长安排。
课后反思:
在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方案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重要领域。(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本项目教学活动中,本人考虑到我们沙河三中是农村中学的实际,如果真正让学生自己去确定研究方向、选择研究课题,恐怕还有一定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本人直接把班级学生分为五个小组,确定五个研究方向,五个研究小课题。前三个小课题,学生只要通过阅读《工艺制作》教材信息篇p42—47,就能够解决问题,后两个问题由指导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网搜索,也很容易解决问题。还有关于研究成果的呈现,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可以了,而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写成什么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本人在课堂引用古人的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反其意而用之,本人以为,既有毫末之生,便不愁合抱之木之成;既有垒土之始,亦不愁九层之台之成矣!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处处考虑到学生实际,从实际出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之原则。
信息技术课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信息技术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本项目活动中,本人努力指导学生使用好这个工具。比如把现代汉字转换为篆字,打印出来后,再让学生写这个篆字,比起查字典要便捷得多了。还有前面说过的,上网搜索篆刻申遗情况、李岚清同志钻研篆刻艺术情况,都是利用了信息技术。当然如果有多媒体教学条件,指导教师可以制作课件或者直接下载印章篆刻软件进行教学,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实验本)《工艺制作》。
2、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