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分享二】林明子绘本创作中的秘密

标签:
育儿 |
捕捉孩子成长一瞬间
——6月21日与“林明子”温暖相会
昨天,我们回顾了资深绘本翻译猿渡静子眼中的林明子。透过她的讲述,我们对林明子的创作之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而今天我们要带给大家的是三位嘉宾的对谈。这三位嘉宾分别是母婴刊物编辑、儿童摄影师和林明子中文版绘本的编辑,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林明子其人其书进行了一次“精读”,也挖掘出了林明子作品中的一个个小秘密。一起来看看吧。
主题:林明子绘本创作中的秘密
主持人:《父母世界》编辑李婉
嘉宾:儿童摄影师支嘉玮,林明子作品中文版编辑杨雪枫
李婉:听完静子老师对林明子的介绍,我对其中一点特别有体会,她说林明子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画总是不满意,经常要重新画,直到满意为止。而且静子老师也说,女性绘本作家和男性绘本作家区别比较大。我觉得这种精耕细作出来的东西一定跟一气呵成的很不一样,所以我也想听一听雪枫的意见,你这么了解林明子的作品,你觉得这种精耕细作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呢?
杨雪枫:林明子的作品我们读过很多,最大的感受就是她的图。有人说读林明子的书,光看图都可以读上一个小时,就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细节。这些细节的存在,一是因为她一遍一遍地精耕细作和修改,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有意地在里面设置一些细节,一些小秘密,让孩子来发现。
李婉:林明子作为一个非常棒的女性创作者,她在细节的描绘上尽显了女性本身很柔很细腻的特质,在编辑林明子绘本的时候,你感觉她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让她做到那么传神吗?
杨雪枫:林明子在创作的时候有一个秘密武器,也是她跟一般的绘本画家不一样的地方。不管场景也好,孩子的动作也好,她一般先拍照,然后对着照片再创作。首先拍照保证了真实性,然后再艺术加工。林明子曾经说过,如果不照着实际场景画,与真实的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比如孩子下蹲的时候,脖子会从肩膀处往外探,如果不对比实景,就有可能抓不住这个细节,很难画出活生生的感觉。这就是林明子的创作思想。
林明子的小模特们,既有抓拍的,也有摆拍的……
再以《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为例。这本书给我们很鲜活的感觉,场景也好像是发生在身边一样。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林明子在创作时就是从现实中取材的。下图是真实的照片与她最后完成的画的对比。她画的地点是东京的自由之丘,是现实存在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自由之丘也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所在地。
下面是《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其他画作与实景的对比图。
林明子的每本绘本都有原型,例如《阿惠和妹妹》的模特是她的两个外甥女、而《今天是什么日子》、《阿丘和阿狐》、《是谁送的呢》《我爱洗澡》等作品中的人与物也都有真实的存在。
林明子的两个外甥女曾说从小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林明子的绘本当模特。她们的很多家人都在绘本中出现过,因为非常熟悉,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谁。
再如《是谁送的呢》:可以看到蹲着的姿势。这样画出来的孩子给我们感觉很真实,就好像能摸到她皮肤的柔软,能闻到馨香的味道。
李婉:原来林明子在图画背后藏着这么大的秘密。我们也明白为什么今天的活动要请一个摄影师过来。从您的角度来看,对着照片画与直接写生有什么不一样呢?
支嘉玮:从本质来说,拍一张照片,然后对着照片画,跟直接去写生,记录这个画面,都是要在一张画面里面表现某些事物,包括人的一些神态,这方面是一样的。区别在哪里呢?照片在要求在短时间内捕捉人物的神态、动作,包括跟事物之间的关系,你要迅速把内容提炼出来,然后用很短的时间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很多的细节可能并不完美,但是你能够从这个画面上真切地看到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照着照片绘画,你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弥补这张照片或者当时的场景中不理想的地方,把它表现得更加完美。林明子的作品中有很多小的细节,包括出现的一些人物,还有《我爱洗澡》里的海龟等动物,都不是原来的场景里面的,加上这些内容后,才能把她内心想表达的内容表现得更加完美,这是利用照片画更有优势的一面。
李婉:之前我其实有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如果照着照片画画,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画画本身的那种创造力?但其实是没有。
支嘉玮:照着照片画,在绘画界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很多情况下不允许你在很长时间内慢慢地画完这个场景,你只有先把那个场景记录下来,用照片也好,用速写的形式也好。回去创作的时候,再用更多的时间慢慢创作整个画面,让画面更加完美。拿它作为绘本创作方式,能够把一些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并不是实际画面的简单复制。
杨雪枫:林明子在每一次拍照之前已经有了创作构思,只是拍完照再加工。她每一幅画能画几十遍,一遍遍地画。她的丈夫也曾分享过一件事情,那时他担任《今天是什么日子》的责编,是与林明子合作的第一本书,第一幅画面是真真出门之前让妈妈找东西。他打电话给林明子,问,你画好了没有?她说画了很多遍,但还没有画好,后来说终于画好了。结果过几天,他去看林明子,发现她还在画这个场景。但他觉得林明子正在画的这幅的确是最好的。林明子就是这样,一直要画到自己满意为止。
绘本《今天是什么日子》的第一页
李婉:刚才静子老师也说到,林明子的画里面经常藏着很多细节,可能大家每次在读的过程中都可以发现不同的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本书里,美依领到任务以后,特别高兴地上街了。你们觉得她当时走路的姿态有什么别扭吗?顺拐了。我觉得这就是林明子藏在图画里的一个伏笔。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什么吗?
杨雪枫:《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是林明子和故事作者筒井赖子合作的第一本书。一开始她们不认识,筒井赖子把这个故事创作完之后,说我没有熟悉的画家,让出版社推荐,福音馆推荐了林明子,最后果然很成功。筒井赖子之前提了个要求,说这个插画家必须做到一点,就是能够抓住孩子的神态和动作。林明子做到了这一点,除了这点之外她还做到了另外一点,就是在图中画了很多没有表达出来的故事,锦上添花。
这里有一个寻猫的告示,其实这只猫在美依去买东西的途中出现过,但是文字中没有。孩子看图会非常仔细,他可能看到过那只猫,看到之后也没有多想,但到最后发现这幅图中居然在找这只猫,谁找到了?孩子找到了,所以他会很惊喜。
还有另外一只黑猫。这只黑猫也是筒井赖子很喜欢的,她在故事中写到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最终的书,文字中没有这只猫的描写,因为图画已经让它得到了非常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墨镜叔叔这张画面里,因为墨镜叔叔的形象就像陌生的男人,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个心理冲击。这里猫的表现跟美依的心理是贴合的,都是害怕的感觉。到她买完牛奶之后,那只猫就很放松地走了。当时在创作的时候,筒井赖子删掉了一些文字。用文字表现故事和用图画表现故事是两种方式,但是图能表现的,文字就要删掉,因为文字是作家的心血,筒井赖子说删的时候虽然心里很不舍,但是看到图这么好也就心甘情愿地把文字删掉了。
林明子也曾经说过,在绘本创作中,图和文的关系就像鸡蛋汤,一开始蛋白是蛋白,蛋黄是蛋黄,但是做成成品之后蛋黄和蛋白就融为一体了。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因为她有非常好的细节创作,这么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够让图跟文字非常贴合,成为我们很喜欢的杰出绘本。
支嘉玮:第一次看到林明子那本书的时候,顺拐这个动作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正是因为它,我对绘本和林明子有了更高的认识。顺拐在我看来,出现在这儿是特别正确的选择,不能说是画家的失误,这完全是她的点睛之笔。
像这张照片,当时我在调动女儿跟她爸爸的关系。因为这个女儿平时很少跟她爸爸去玩,她不喜欢她爸爸的工作和平时的状态,所以我想先调动他们的情绪,让爸爸做一些动作跟她互动,那个爸爸非常认真地做了,但是我没有想到他做了顺拐的踢正步的动作,刚开始我还没有发现,因为当时他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太自然了。后来我回去翻看,再慢慢回忆,我觉得他是在很认真地做这件事,想很好地完成我交给他的这个任务,以至于他的所有思维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他想做的这件事,而忽略了肢体的操控,所以他的这个顺拐出现得很合理。林明子《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里出现的顺拐也是一样,小主人公美依第一次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也担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又要勇敢地面对外面的未知世界,这时候她做出了这样的动作是非常合理的,而且能够让这张画面更生动。
以上就是李婉、支嘉玮和杨雪枫三人对谈的主要内容。在对谈结束后,摄影师支嘉玮还特别教了爸爸妈妈们几招给孩子拍好照片的诀窍。明天,我们会为大家放送这部分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