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爱书人

标签:
爱心树杜廼芳爱书人亲子阅读育儿 |
分类: 专家导读 |
摘自2012年6月3日《光明日报》童书专题
新经典文化公司爱心树童书
没有人不想让孩子成为爱书人,但可能又会觉得它过于理想;它既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愿景,又因各种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它是有条件的,又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爱书人”,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有好书值得孩子爱
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评奖标准:
首先是以儿童的理解力为前提,再来考虑某一本书是否具备以下杰出表现:
是否使用优秀的艺术技巧?
图画要巧妙完整呈现出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
一本书必须为独立的个体,不需靠别的媒体呈现其趣味;
在图画上有卓越的成就,同时要考虑文本、书籍整体设计等条件。
除了重视绘本的艺术价值、特殊创意外,凯迪克大奖还要重点考虑其作品是否“寓教于乐”,是否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它还强调,此奖项“并不需要考虑该书的教育意味或是通俗性”。“不以传递教条或受大众喜爱为目的”。
凯迪克奖也有很多限制,比如,它只能评选美国公民的作品。因此,很多在这个奖项之外的经典绘本还有很多,它们同样丰富着我们的阅读,滋养着孩子的身心。
几十年来,这些经典绘本不仅仅对儿童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图画书的艺术价值推上了一个高峰,提供了一座文学结合艺术的宝库,更重要的是,这些图书足以让任何年龄的人读到它们时感动和喜爱。
经典绘本为孩子扩展了世间万物:有的描画了作者本人的成长经验,有的阐释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命的思考,有的开辟了另一个思考空间;有些寄托了自己的一些遐思,有些充满着幽默和快乐。它们深深地进入孩子的内心,又把触角伸向这个并非完美的世界的各个角落。
“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是新经典文化公司和爱心树绘本的重要理念,其选择的图书大多具有这样一些特质:广阔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内涵,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类命运;在绘本选题上,把儿童作为成长中的全人来尊重,理解和接纳儿童的一切,准确地描画儿童的心理活动,绝不训导和说教,将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认知功能和品格教育融汇在自然的幽默和快乐之中……很多绘本甚至是“没有用”的书,但它们却在一点点打下人的精神底色。
绘本一般来说是给孩子看的,但经典绘本却会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读它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书,也可能会让所有人产生共鸣。《田鼠阿佛》《失落的一角》等,都是大人和孩子共同喜爱,同时又会因为阅历的深浅获得不同感悟的经典之作。
爱心树童书馆从200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为中国孩子引进日本、欧美的经典绘本,从出版第一本绘本《爱心树》至今,已出版四百多种绘本,让更多的孩子看到了来自多元文化的很多经典之作。
优秀的作者
好书的创作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时间。深厚的历史积淀、适宜的社会环境、强烈的人文精神、一定的物质条件、清晰的价值取舍、高超的艺术功力等等,是优秀作者共同具备的。而对绘本作者来说,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儿童心和儿童观:他是如何看待儿童,理解儿童,描画儿童的。
比如,一个缺少童心的人,可能会过高或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和辨别能力,他的作品除了幼稚还是幼稚;一个认为儿童的学习就是要大量“认知”的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布满一个个“知识点”;一个缺少文化积淀,世界观偏狭的作者会让作品变得肤浅和单薄;一个本身对色彩不敏感,对儿童的视觉特点没有了解的作者,在构图和用色上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创作……
想结识好书,就要结识好作者。因为我们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有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他所呈现的一切。好的作者就像生命的导师,可以伴随终生。
好眼力的出版者
好书都是出版者用挑剔的目光筛选的。出版者心里有什么,眼睛里就会看到什么,就会努力发现和寻找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出版者就会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就会有什么样的读者。
书本身的价值和市场价值是两个基本因素。但在不同的出版者眼里,它们的先后顺序和主次并不一样。好眼力的出版者会首先考虑书本身的价值,通过各种方式充分阐释它的价值,在营销上印证并获得它的价值。“好酒不怕巷子深”。首先还是要有“好酒”,好书就像好酒,也会历久弥香;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深巷”似乎已不存在。通过博客、微博等平台,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媒体发布的平台,更不要说那些早已密布各处、业已成熟的地面和网络的各种销售平台。
无论出版者做了什么,怎么做,作品的“终审权”和选择权其实还是在读者那里。随着读者的成熟,他们在选择图书的时候,渐渐地会同时选择作者,选择出版者,选择品牌。
爱书、懂书的阅读推广人
近十年出现的“绘本阅读推广人”现象,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阅读风景线:一些爱孩子、爱阅读、懂图书的人,或者想让自己的孩子读到好书而办起图书馆,或者放弃高薪职业全身心投入到儿童阅读的事业中,或者兼职给孩子们讲故事,研究阅读。他们汇聚在儿童阅读的旗帜下,以朗读、游戏、讲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传递他们的阅读理念,推介优秀的绘本,介绍亲子阅读的方法……
除了这些职业的阅读推广者,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专业人士:儿童心理、影视传媒、美术教育等领域的专家,也都发现了优秀绘本与儿童成长、家庭教育甚至成人心理、社会生活的种种内在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将绘本与自己的专业结合,提出一些阅读绘本新的视角,挖掘更深层的意义。
遍及各处的阅读场所
伴随着绘本这种新的图书样式的出现,10年来,它在打开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和提升了阅读口味的同时,也带动了民间亲子阅读机构和场所的建立,影响着一些传统的阅读机构的职能和业务方式;很多学校、幼儿园也加入了阅读绘本的大军,他们有的把绘本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的把绘本设置在相关的课程中。
大多民间亲子阅读机构都设立在社区里,非常方便孩子们去浏览、借阅。还有一些专门的网站还可以把书送到家。
家庭和父母是阅读的第一个引路人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人。如果父母自己经常捧着书本,孩子就会知道,阅读是一件生活中很自然的事;如果父母从书中获得快乐和感悟,他就能经常给孩子读书;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也能终身与书为伴,他就会把书放在孩子随手能拿到的地方,而不是过早地让其他电子媒体进入孩子的视线。
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里,引用了史斯兰克·吉利兰的几句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也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六一节不仅仅是儿童的节日,它也不断给成人提醒着童年;这一天除了送给孩子尽兴的游玩、漂亮的礼物,还可以全身心地给孩子读一本书……
有了这么多条件,“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爱书人”,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