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点》一样,彼得又送给我们一本有“味儿”的书,它真是太有味儿了,不仅是简洁的钢笔线条和水彩所表现出的灵动画味儿,还有那萦绕着我们的画外思考。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孩子是否就是一个个爱画画的雷蒙?
再想想,他们是否也曾有过和雷蒙一样的经历——被一个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嘲笑过、打击过:也许来自于他最依赖的爸爸妈妈,也许来自他最信任的老师、朋友?而他又是否像雷蒙那样幸运,有一个理解他、欣赏他的妹妹,帮助他重新唤起对绘画的信心和热爱?
一个是不幸的雷蒙,一个是幸运的雷蒙。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懂得他那有“味儿”的画的人,出现在他童年的生活里。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段绘画敏感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都热衷于画画。在用绘画表达内心美好世界的过程中,孩子如果获得理解和赞赏,他的内心成长将更加健康、安宁和勇敢,反之则很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失去对创作的信心和对绘画的热爱。
孩子在画作中,天真而诚实地表达着幼小的心灵对世界的感受,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创造能力才能完成的行为,面对这些率真而勇敢的孩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给予赞美啊!而作为长者,欣赏孩子稚拙的画就是欣赏他初始的人生。
但不幸的是,“无所不知”的成人却常常按照自己原本有限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标准去看待孩子的创作,希望孩子们画出
“很像很像”的东西,甚至去要求孩子,画出我们所认为的“标准”样式。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成人的标准常常是被磨灭了“味儿”的东西。
即使对成人来说,画得像与不像,也绝对不是艺术审美的标准,更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我们不理解艺术和儿童成长的规律,简单地拿约定俗成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创作时,会酿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那就是让无数个孩子成为书中一开始的那个不幸的小雷蒙,失去表达的愿望和勇气。而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去做那个心底单纯,毫无功利之心的妹妹!
这本书虽然是送给作者曾经的美术老师的,但书中真正给予主人公理解和支持的却是他的小妹妹。在这里,我看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是多么希望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能真诚地以孩子的心灵和视角去理解孩子,以一个同龄人的姿态,在孩子面前谦卑下来,如同雷蒙的小妹妹。在这里,作者也暗示了一个真理:如果我们不具备雷蒙的小妹妹那样的心态和眼光,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更不会由衷地赞美他们;如果一代代孩子无法画他们“有味儿”的画,世界将会变得无趣和苍白。
我希望所有爱孩子的成年人,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隔代的养育者,都能仔细阅读这本有味儿的书,让可爱的孩子能快乐创作、快乐表达,并共同过上“有味儿”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