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音爸爸 ·2007年01月
下午,第一次完整地捧读这本书,感觉很舒服。没想到一片叶子居然可以有名字,可以讲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用摄影作品构成一本图画书,本来是很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但这本书做得非常妥帖。不过,我很想知道,孩子会怎样接受这本书呢?
晚上,我给筱音读了这本书。她一边喝着睡前的牛奶,我一边给她读;然后她钻进了被窝,我接着给她读。和孩子一起静静地分享这本书,又是另外一种感受。我顿然明白,为什么作者要为这片叶子起一个名字?为什么他身边的叶子也都有名字?读着、读着,我们不再是一个生命的旁观者,我们进入到故事中,都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而我们的体验构成了一个整体。于是,在这片叶子和那片叶子的对话中,我和女儿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我们延续着关于生命的对话。
当孩子恬静地入睡后,我忍不住重新翻开这本书,不住地对自己说:“好书!真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非常适合与《风到哪里去了》一起读,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的周而复始。书里的那片老叶子丹尼尔说:“万物都会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强是弱。”女儿马上就问道:“那风和雨会死吗?”
这本书还非常适合与《流浪狗之歌》一起读,体会生命的平等。一条狗,一片叶子,同样也是生命,都是“生命的一分子”。施韦泽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