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loudy Bay Te Koko  ~颠覆你对Sauvignon Blanc的感官

(2012-05-22 00:31:35)
分类: winesdata
http://s12/middle/66eb4094gc08eafebea8b&690Bay Te Koko  ~颠覆你对Sauvignon Blanc的感官" TITLE="Cloudy Bay Te Koko  ~颠覆你对Sauvignon Blanc的感官" />


Cloudy Bay Te Koko,呈现独一无二的Sauvignon Blanc风格,是史上第一支经橡木桶陈年的白苏维浓白酒,丰富多变的香气,馥郁圆润的口感,已然成为新派酿酒的代表作。

诞生:
Cloudy Bay Te Koko的诞生是从好奇心开始,某天酿酒团队在讨论研发新型态的葡萄酒时,突发奇想,把Sauvignon Blanc葡萄汁放进法国橡木桶内(低比例新桶),加入天然酵母进行慢速发酵熟成,期间酿酒团队任由酒汁在桶内静静发酵转变,不进行任何人为干扰,只定期抽取桶内的酒汁做试饮。经过反复的实验,第一支Te Koko终于在1996年诞生,并成为新式酿酒风格的指标性代表作。 
关于酿造:
Te Koko用的Sauvignon Blanc,仅限来自酒厂周遭的5片葡萄园,3个位于Fairhall 和 Central Wairu周边地区的葡萄园:其中2个隶属于云雾之湾酒厂,1个属于其他葡萄果农。土壤为排水性量好的砂砾层,需要灌溉。每公顷平均种植1850株葡萄藤。而且必须在温暖的秋天、天气稳定的春天,和典型Marlborough温和且漫长的夏天…等,多重条件下生长,才能达到完美的熟成标准。葡萄在凉爽的夜晚采收后,确保果实拥有丰富的果香,去梗后直接送至榨汁机进行榨汁。稍微静置之后,葡萄汁液被送到法国橡木桶(少部份新桶),加入野生酵母进行慢速发酵18个月,再经瓶中陈年18个月,历时3年的漫长酝酿,Te Koko才能出厂上市。也因此Te Koko的产量一直非常稀有。 
风格:
品饮Te Koko,将会彻底颠覆以往对Sauvignon Blanc清新、新鲜果香味为主的典型印象,取而代之的是,独树一格的香气且如同Chardonnay般丝滑圆润的口感…混合荔枝、蜂蜜系浓郁香气,隐隐透着香茅与木桶烟熏的香料系风味,这是经过3年的岁月,才能雕塑出这支酒体饱满,带着丝滑口感的白酒。 
名称由来:
Te Koko源自于毛利语,是Cloudy Bay这地区之前的地理名称,全名是Te Koko-o-Kupe。传说有很早以前有位名叫Kupe的大溪地探险家,来到现今Cloudy Bay这个海湾捕捞生蚝,而他当时用来捕捞的器具就称做Te Koko。所以Te Koko原来是Cloudy Bay一地的古称。我想和Te Koko最搭的食材当然就是炸生蚝啰。 
酒厂简介:
全球闻名的纽西兰云雾之湾酒厂Cloudy Bay创立于1985年,由澳洲曼达岬酒厂创办人Mr. David Hohnen建立,2004年成为酩悦轩尼诗葡萄酒集团Moët Hennessy Wine Estates的一员。云雾之湾酒厂与其姊妹酒厂曼达岬合作,只酿造充满当地风格的的区域性美酒(wines of region)。以纽西兰南岛北端的Wairau山谷海湾为名,这个海湾是库克船长 Captain Cook在1770年航行到此地时命名为Cloudy Bay。云雾之湾为纽西兰的国宝级酒厂,其酿酒厂与葡萄园都位在纽西兰南岛北端Marlborough。气候独特且非常凉爽,此处不但有海洋气候,并且日晒时间比纽西兰任何地方都长。云雾之湾酒厂拥有140公顷的葡萄园,并且与Wairau山谷其他五个葡萄农庄订有长期合约。所酿造的葡萄酒皆属于量少质佳的精品,包含了白酒中的梦幻极品 – Sauvignon Blanc曾名列Wine Spectator 2006年百大第6名,与2002年百大白酒类第1名Chardonnay、以及Pinot Noir,同时也生产质量俱佳的Pelorus汽泡酒。 

Te Koko 2008
100% Sauvignon Blanc

品酒笔记:
充满各式诱人的香气…成熟的香柠,青色芒果,百香果…等果香,和柠檬香矛,嫩姜,香料系风味。这款酒的酒体结构非常细致,淡淡清新柠檬系和矿物系风味,完美的均衡了牛轧糖般的馥郁口感,伴着长长的尾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