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捕蝉者说

(2020-07-29 14:52:43)
    庄子《达生》篇里,讲了一段孔子适楚,有感于捕蝉老人的说教: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在竹竿顶上粘胶捕蝉),犹掇之也(就像地上取东西一样轻巧)。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粘蝉时失手就很少了);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捕蝉时立定身体),若厥株拘(像树桩一样纹丝不动);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举起胳膊像枯硬的树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只盯着蝉的翅膀)。吾不反不侧(头不反目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不因任何事物去转移我对蝉翅的注意力),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达生》篇是讲顺达生命之意,可是保持活力和长生,不是说调节好饮食,丰富好生活,而是做到养形与养神相结合,“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免除养形的劳累,摒弃世俗的烦扰,与天道合为一起,“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所以在顺达生命的过程中,庄子注重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完整,这里根据孔子的寓言故事,捕蝉老人的言行,印证了凝神聚力,忘知忘己的虚静之境,喧嚣的外在世界无法扰乱内心,便能做到与物合一,与道合一。
庄子的文章中,非常善于用精彩的寓言故事表达他向向人阐述的道理,“庖丁解牛”是之(《养生主》),“扁轮造车”是之(《天道》),“梓庆做鐻“是之(见后),北宫奢造钟是之(《山木》),列子学射是之(《田子方》),大马锤钩者是之(《知北游》),《咸池》之乐”是之(《天运》),即听《咸池》之乐养心。关于养心,庄子《在宥》篇里通过黄帝请教广成子,云将请教鸿蒙,都讲了养心的问题,“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越受干扰越难悟道)”(广成子);“心养,汝徒处无为(你只要做到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黜二聪明,伦与物忘(物我两忘),大同乎涬溟(与自然元气混为一体)解心释神,莫然无魂。(心如止水,神似枯井,木然无知)万物云云,各复其根,混混沌沌,终身不离。“(鸿蒙)
这里就和《天地》篇里子贡由楚返晋,在汉水南岸见到一个老人在园子里采用笨重的工具劳作,子贡想给予指点机巧的办法,结果被老人教训一番一样:“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机巧),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巧之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淳朴之心就不完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精神不安定的人必被大道抛弃)”。子贡被训斥一番后不解,说与孔子听,孔子认为他说的是混沌氏之道,这种人是”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达生》篇中梓庆给鲁侯讲做钟鼓架体会,做之前“必齐以(斋戒)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时是也,无公朝(君主之念),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合适木料),然后成见鐻(心中模型),然后加工,不然则已”。满有点”坐忘、见独“之境界也!
《庄子》内篇、外篇中的许多地方表述的意思都有贯通之处,除了寓言和虚拟人物对话,庄子还有许多自然事物生活习性、语言动作的细致刻画,反映出庄子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的丰富多彩,有时仅仅是一两个。字的描绘,就让人感受良多。
庄子笔下的熟练劳动者往往有以下特点:他们都很重视技巧,但非机巧之心,而是心手相应,一步到位;他们都强调心与物的统一,物与我的交融;他们都抵达了心斋、坐忘的境界;他们或许还算不上真正的得道之人,但他们至少在自己的领域里、在劳动的世界里实现了逍遥自由;他们都是由技入道的人。
捕蝉者说捕蝉者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水
后一篇:凡外重者内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