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交通肇事逃逸还是逃逸致人死亡

(2014-11-02 20:52:44)
标签:

交通肇事罪

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

刑事辩护律师

分类: 常见罪名

http://www.sdwangyuqinlawyer.com/pic/gif/1401790994.jpg

(文/王玉琴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交通肇事案件,若有肇事逃逸情节,也发生死亡后果,一定是因逃逸致人死亡吗?还是存在交通肇事逃逸的可能性?要知道,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两者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正确区分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还是交通肇事逃逸,这对被告人来说,非常重要。

 

        有这样一个交通肇事案件:

 

         2013年4月5日16时许,被告人李某驾驶一辆两轮摩托车与许某同向骑行的自行车发生擦刮,致许某倒地受伤。李某未进行救助,驾车逃离。目击者张某见欲追赶叫停李某未果,立刻叫人拨打120求助。经抢救无效,徐某死亡。4月12日,公安在李某家中将其抓获。后交警认定,李某承担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李某的行为是因逃逸致人死亡呢?还是交通肇事逃逸?

 

  本案关键在于厘清交通肇事“逃逸”以及“逃逸致人死亡”之间的区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逃逸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是两者的共同点,即行为人不履行积极的救助义务而选择逃避法律责任的逃逸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最严重情节,强调的是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任何救助而死亡。这里的“救助”应做广义理解,救助行为的主体不限于行为人,这正是一般交通肇事中重伤后死亡区别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关键。

 

        本案中,李某违反道路安全法规将被害人撞倒在地,其并未下车查看被害人是否受到伤害,更没有履行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的义务,而是在明知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此行为可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但之后他人的救助行为阻断了认定该案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即李某具有逃逸的行为,同时也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被害人得到了他人的救助,该结果是李某交通肇事的结果,不是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出现死亡的结果,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与李某的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不能简单的认定为“逃逸致人死亡”。

 

         此,李某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而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其量刑幅度应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而不是七年以上。


 

王玉琴律师,为您提供专业的刑事辩护服务!

手机:15806603546  公众订阅号:xingshilawyer 

QQ:783703496 邮箱:wangyuqinlawyer@sina.com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王玉琴律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218

公众订阅号二维码:

http://s10/mw690/002ab7Mfzy6NdXc7zOpa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