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的本色

(2023-10-06 18:41:34)
分类: 诗论

的本色

  苗雨时 

诗人于坚守提出《拒绝隐喻》的命题。诗评家耿占有本著作《失去象征世界》。他们辩也谦,但从诗歌经验与语言层面考察,却不无道理“片面的深刻性”。他们所求,或许就是元和元语。因为,老子的 《道德经》被认为,“大道至简”就是人的生命和宇宙的存在都归于“一”进和变迁都从“一”衍生而来。所以源初的诗歌,从第一声“啊”开始,其艺术极致就.“大象无形”“大希声”。黑白,“知其白,守其黑”是人与宇宙的本色、原色、底色,都皈依于存在平朴.也就是一切艺术的最初的基因和始源。确如孟子所云:“大美无言”。随着历史变迁、文明进化,诗歌的技艺,表现性的象征、隐喻等话语修辞也渐繁复、兴盛,对歌写作大面积覆盖几乎到了无诗不象征,无诗不隐喻的地步。特别是现代诗更是知此。但不忘了,它们来处和起源。如果诗失去了个体生命的本真和生命与宇宙的同状态那么任何技巧的花样翻新、玄奇斗异和无谓的话语游戏,都无助于坻达人与宇宙同一的真相而成为悬浮的空与虚,因而造成诗歌艺术生命力的遗失。然,我们不必绝对“拒绝隐喻”,或全部摒弃象征,在诗写作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它们母体:存在、黑白、朴。这也许是于坚和耿占春的论述,给现代诗人最大最深刻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