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的夸张

(2023-09-22 20:17:34)
分类: 诗论

                                       诗的夸张


诗歌的艺术夸张是建基在诗人的审美感受之上的。面对伟岸的物象或挺拔的精神,诗人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崇高感。在此种状态下,由于情之所钟,审美情感鼓荡审美想象,往往把审美对象推向非常境地,推向美的巅峰。于是产生了诗的夸张。夸张的艺术效应在于放大审美对象的同时,激昂诗人的感情。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人愁就生白发,为了表达愁的无限深长,就用“三千丈”的发极言之。只有“三千丈”的白发才能传达诗人内心的郁结。关于夸张,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有过系统论述。他特别强调了这种艺术手法的极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说:“辞人烨烨,春藻不能程其艳;言在萎绝,寒谷未足成其凋;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信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矣。”意思是:如果用夸张写繁盛,即使是春日丽景也不似这般鲜艳;如果写衰歇,即使是荒寒山谷也没有这样萧条;写到愉快,文字好象带着欢笑一齐来到;写到悲伤,音调好象和哭泣同时并至,这的确可以把深藏在内心的隐秘表达得十分鲜明生动,并能使瞎子睁开眼睛,聋子受到震动。这说明,夸张的艺术效果,能够达到一种审美的极致。关于夸张的真实性,鲁迅先生曾有过很好的论述。他说:“虽然有夸张,却还要有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毕竟有雪花,就含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即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说明,诗人要以感受的真实和诚实对待夸张,运用和创造夸张,而不能毫无根据的异想天开。艺术的夸张永远植根于诗人的生活和实感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诗的小中见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