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懂与不懂
对于一首诗,懂与不懂,不是评价它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重要标准。一看就懂的诗,不一定就是好诗,一时读不懂的诗,也不一定就不是佳作。古代的李贺、李商隐,当代的朦胧诗,都有过懂与不懂的争论,但你能说它们不是好的诗吗?评判一首诗,尤其是现代诗,人们应该秉持生命诗学和现代艺术理念,深入文本,经由它的艺术构成和艺术规范的辩析,而揭示诗人个体的生命休验,即生存困境与苦难中的情感、理性、潜意识、本能等心理状态。由此可见,要读懂一首诗,除了应有与诗人同样的生命灵性和感悟之外,对于它的艺术生成和艺术表现有一定认知和领会,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对懂与不懂,我们也应有较宽泛的理解。每一首诗,不一定都强求其“主题”或“思想”,它可能是一种直觉,一个发现,一种想象,一个顿悟,一种心境,一个情结,甚或是一种潜意识的萌动……。正如别栋斯基所说:它“不是三段论”,而是“一种动人的力量”。这样,我们读诗就不会“刻舟求剑”。如果我们葆有对个体生命的同情和怜惜,并深谙诗人从生命体验生发的艺术传达的诗美技巧,同时采取较为宽容的阅读态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不懂到懂,从懂较浅到懂得较深,最终达到灵境中的默契。其实,真正的好诗,初读总会有几分生涩,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深入下去,细读,精读,征服语言,再造意象,涵泳情感,体悟理性,一定能够曲径通幽,拨云见日,抵达审美的高峰体验,从而,获致二度创造的喜悦和幸福。这也许就是阅读好诗的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