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的擦痕----百年新诗论集后记

(2018-10-28 12:55:33)
分类: 序言

岁月的擦痕

           ----百年新诗论集

后记


我从事诗学研究和诗歌评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算起,至今已有40年了。这中间,出版过几个集子,如《诗的审美》《诗歌写作技巧》《河北当代诗歌史》《走向现代性的新诗》《当下诗歌现场》等。现在,正值新诗百年到来之际,把曾经在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整体评述、书评、访谈录、诗潮论、诗人评,以及刊物回顾等,择其要者,编为一集。已经在别的书上出版过的文字,尽量少选。这样,此部论集的整体脉络,或有断续,但重点还在,仍有其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自洽性。、

长期以来,我的诗歌评论,置身现实,回眸历史;驻足河北,放眼全国。追踪新涌现的诗潮,而又在新诗传统的反向观照中,促使其健康地变奏与创新。河北作为地方诗歌大省,既有深厚的源流,又有现代的姿容,以全国性的诗歌走势观照地域诗歌的流趋,又以地域性的诗歌生长支撑全国诗歌的繁茂。这一切,构成了我的诗歌评论视野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我的诗歌理论的基准是:诗歌主体性的辨析,历史现实深入度的把握,社会人生状态的厘清,诗体形式和话语生成的创造性的评判。这大致是中国百年新诗发展的理论动因和艺术驱力。虽然不能说新进和先锋,但至少不滞后诗歌涌动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在物化与媚俗的当今时代,身处于人性异化的文化语境中,我自认为;我守望了诗歌的纯正和圣洁!

月光依旧,逝者如水。“岁月的擦痕”,是历史的擦痕,是诗歌的擦痕,也是我个体生命的擦痕。因为我的理论生命曾伴随着诗歌一起成长。和诗人的创作一样,我的评论写作也灌注了我的心血和泪水。所以,这部著作有一定的总结性和纪念性,但也并没有画句号的意味。虽然,我年事已高,但仍要发挥夕阳晚照的辉光。而且,全球化时代物质与精神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的困境,联系到我们民族的复兴和个人的独立尊严,仍然是纠缠于我的灵魂使我深陷困惑的诗性哲学难题。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许很难有明晰的答案。在历史老人未开口说话之前,我的生命只能泅渡在悲凉的秋水之中……

然而,话说回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降临,总会造成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兴起。回顾百年新诗,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和动力。在这里,我还是不由得想起波兰诗人米沃什对诗人们说的话:“如果不是我,会有另一个人来到这里,试图理解他的时代。”于此文结束时,我愿以极大的热诚和几十年对诗歌的挚爱,祈盼河北诗歌枝繁叶茂,祝愿全国诗歌的森林郁郁葱葱,希望能出现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重要诗人和伟大诗人,以此标示中国现代文明所能企及的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