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柏铭久的某些诗
苗雨时
柏铭久的某些诗,大气,辽阔,厚重,沉凝。给人心灵的感受是震撼、摇荡。犹如投石入水,激起波飞浪溅。他写《列车驶过平原》。其本事,是诗人乘火车从大平原上驰过。然而,其诗意的光照,却是感觉的真实、深切和想象的历史维度。那列火车,“带着光影的翅膀”,“带着一种犀利”,穿过暗夜沉沉的大地。大地在旋转,树影在闪动。他驿动的心,沉浸在“今生与来世”。看眼前那灯火明灭、家园起落,列车奔驰,串连起沿路无数村庄。他感悟到:一个时代迭压另一个时代,但代代不变的却是人们眼中涌动不尽的乡愁的泪水。这是一种怎样的跨越时空的历史性的感慨!他写《大风吹过》。一场“大风将千年大树连根拔起”。于是,“河水断流”,岩石崩塌,一片狼藉。山崖可以倾倒,但人却艰卓地挺立。他“头发散乱”,衣服碎裂,甚至一条腿“断折”,而他依然坚持着,因为有“信念”和“爱”的支撑,即使“头颅滚落”,但“思念还在前行”。这一伟岸的影像,贴印在历史的纸页上,使人领会到了,“赤子”一词所包含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力量。他写《大辽河。大大的碾盘》。不知出于什么禁忌,或着认为用不着了,一块“白石碾盘”被丢弃在大堤之外。而它可是曾与我们的呼吸生存悠关。现在,大碾盘弃置在大辽河畔,和大辽河一起,让“灯火璀璨的夜晚”,“扔出”了人们的生活。天空中十五的圆月,清冷的光晕照着大地,使人们忆起古代少数民族曾因那碾盘而存活、繁衍、强盛。没想到,如今却落了个如此下场。这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时代的异化?诗人只能站在月光下,望着“大辽河。大大的碾盘”,沉思、冥想……。其他如《航行日志》、《夜,拎着一把板斧》等,或写夕阳下长江上的航行,那迷茫光线中的山势逶迤,给人的生命以启示;或写从宜昌到神女峰,夜色如板斧,在“峭壁与峭壁之问
挥劈”,寻找光明的前途。无须多示例,只此几首,便可见出诗人的精神气度和人格风骨。他立足现实的在场,同时发挥历史的想象力,把现实变故置放于历史的座标上,加以观照、思考,然后,古今贯通,经过往返冲折的层递联想,最终在心灵深处,获致启悟与评判。这样创作出的诗,以人本为皈依,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是外在的,也是灵魂的。因而,拓展了审美思维空间,具有了楔入当代的文学深度品格。而它的艺术风致则是:“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司空图《诗品》)!……
雨时诗歌工作室
2016年4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