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魂进到神性的写作
——评张洁诗集《草上的月亮》
苗雨时
张洁诗集《草上的月亮》,其中有一首诗,题为《诗人之困》。一日夜晚,诗人坐在电脑前准备写诗,她突然感到了“诗人之困”。这个“困”字,是当时具体的困倦、疲惫,还是整个写作的困惑、困顿?也许二者都是,或正是后者的境遇决定了前者的状态。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纠结与尴尬呢?她提笔之前,想写“阳光,大地的气息和日常生活的小小慰藉”,想写“工作的人们”的“汗水和收成”,但生存“现场”,却是由金钱神话所扭曲的人性异化,“血迹”,“罪证”,“失掉了信仰和亲人”,以及灵魂与肉体的撕裂;她想顺应大自然的律令,以“爱”这个“神奇的药丸”,给人世的病痛以疗救和治伤,但浑然不觉的人们并不理会。于是,“我怕”,怕人们“都睡了”,“把我丢给失眠,独坐黑夜里……”。这怎么不使诗人因写作的困局而感到写作的困乏呢?……
诗人的整部诗集,就是针对和围绕当前诗人们共同的写作困境而展开的精神突围。她重返自然,在《二月是间空房子》的时空座标中,以心灵感应季节的律动,从中体味人与万物生灵的奥秘;她走向《野花谷》,那里有《仙人指路》,“卦显周易,东南有命/粮食。书。水。凤凰于飞”,但仙人“用语含混,恐泄天机”,结果是“你做了侠客/日夜兼程/只为捕风捉影”,最终是迷茫与无奈,只能落个“借问酒家何处有/仙人遥指——/杏花村”,以沉醉消磨自我的心智;她持守心中的情爱,企望在爱中沉浸。《午后两点的爱情》:“如果爱也有周期/我愿停驻午后两点的高温”,“灼伤也无畏”,因为“我有盛大的雨水”和“越积越深”的白雪,这冰与火的碰撞,书写着爱的传奇。但“爱你之前,我就病着”,得了《沉疴》,“我的力气/刚够抱紧一场病,抱紧一团火/我浑身颤栗”……,而且《我的爱是无用的》,就像天地间自然万物之恋,它无关名誉和功利,因而,不合时宜,被世俗所抛弃;于是,她又《考古》。所谓“考古”,就是对乡土的追忆和文化的打捞。家乡故土上,有养育自己的父母,也有自己“童年”的欢乐,还有“蛙鸣”和“小树林”,但如今乡村己经陷落,一片瓦砾和荒芜,她企图“梳理,推测,考证,复原曾经震惊或琐碎的故事”,重唱久远的“歌谣”,然而,已不可能,只能写下一曲哀伤的“挽歌”……;对此,她并不甘心,进而跨进历史时空,与这片风水所孕育的古代文化名人相遇,和他们照面与交谈。他们是辞赋家宋玉、文学家王粲、诗人孟浩然、编纂家萧统,书画家米芾、佛学家释道安、政治军事家诸萬亮等,他们的人格风骨和人文情怀,润泽了她的灵魂。虽然他们标示了当地古代文明的高度,但这千古风流,却也渐行渐远地消弥于历史云烟的深处……
诗人的精神漫游,对个生命来说,绕不过对生与死的叩问。《祛病符》:“疼痛,你是我的黑暗/我是你的地狱”。击退黑暗,战胜死亡,“时刻就要到了/阳光就要和春潮在半空相遇”。这样,在她的心目中,“阿狄丽娜/把身体内的水还给水/开一次,死一场”(《水边的阿狄丽娜》);“昨夜,我又埋葬了一个人/埋下他时,我把自己/也埋了一次”(《秋雨》);而《墓地》,也只是“埋下自己的戏,单看别人的”……向死而生,永葆自我生命的本真和纯粹:“天快要黑尽了/可站在路口的我,还是个孩子”(《情诗》)……
人生在世,生死轮回,善恶有定:“……现在,空旷来临/凯撒的,已归凯撒/上帝的,必归上帝”(《秋雨》)。诗人有一首短诗,《草上的月亮》,诗题作为整部诗集的书名。足见其意蕴的笼罩性和衍射性。全诗如下:
羊群归牢。现在
八百里草场,都是狼的
刚刚圆起来的月亮也是
之前,日夜在暗地交易
狼,长齐了尖利的牙齿
咽喉海潮撞击,他嗥叫如哭泣
喊出月亮,他有最温柔的心
“草上的月亮”,凸显为诗的主体意象。在“八百草场”之上,月亮初升,把明亮、柔美洒向草叶。在这静谧的草原世界里,潜伏着两个矛盾对立的意象:羊和狼。它们在日夜的交替中,羊群回圈,而狼则急于找食物。寻食不着,即向天长哮,凄厉而哀伤……。此时,月亮已渐渐升高,君临大地,它怀着包容而悲悯的“最温柔的心”,默默地注视着大草原上的自然生态。这月亮,是神性的象征,它以博大的爱倾注人间,平等地对待万物生灵,因而,那月的光辉是圣洁的、原囿的、同情的、普被的……,因此,这既不是羊文化,也不是狼文化,而是神性书写!
从灵魂写作到神性书写,从此岸跃向彼岸,从现实关注进到终极关怀。张洁的诗,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虽然此种超越中,带着留恋和感伤,有着探索和彷徨,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奋然前行。她从自身的生存转折中建立起了对生命的自信。她的诗写,超出了性别意识,而以个体生命“人”的身份,与世界和人类对话。她正视人类现有的生存困境,站在社会良知的立场上,维护人的尊严,抗拒人性的各种异化,为自己营造了一种高贵的精神场域,从生存的废墟上剥离出“一个高尚而歌唱着的圣洁灵魂”。因而,她的话语方式,少了些女性的柔媚与自恋,而多了些大气和遒劲,具有刚柔相济的“双声”写作特征。她的诗,把生命的感性与理性、沉思与抒情有机地融合起来,把外在事物纳入心灵,转化为生命的本质,然后以贴近心灵、贴近生命的原创语言,完成话语的定型。从而形成了她诗的整体韵致和风格。这就是:质朴而自然,刚健而清新,奔放而奇丽,隽永而风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