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评冯焱鑫的作品
(2015-01-11 17:47:08)
标签:
走失白猫白衣小猫风雨雪 |
分类: 诗评 |
简评冯焱鑫的诗
苗雨时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与万物生灵一样,进行无尽的轮回,以实现人类的发展和大自然的永恒。但单个活着的人却无法经历死亡,只能见证亲人或他人的死亡,在现实中思考死亡。诗人在《火葬场》里看到,这里的“风雨雪霜,明媚阳光”,肃穆、安静,等着人们“搭乘各种车辆”,以各种方式,“一拨拨地赶来”,走上这生命终结之地。检视那一座座墓碑,“有名的,没名的”,历尽春秋,花朵老去,人们与此“擦身而过”,感受到时间的无情,由此,他领悟到死只是生存的瞬间形式,“转身就是另一个世界”。死,不值得“悲伤”,而生之艰难,却更令人慨叹:“一个白衣女子的悲戚的哭声和孤单的身影”,不正凸显了死者已逝、生者凄凉吗?!
面对死亡,冥想死亡。死亡与爱有非比不可的关系。体味了死,才能更好地爱。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甚至把爱指向动物。诗人的家里养了“一只白猫”,它“产下四只小猫”后,在“一个黑夜”里走失了,是迷失?还是伤害?……那“夜”使人想到死亡。全家像是走失了一个亲人,“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回望”,“焦急地等它回来”,小猫已长大了,但那亮晶晶的小“眼晴”里仍透着对母亲消失的暗夜的恐惧(《走失》)。正在人们已经彻底失望之际,一天,那只“白猫”,却突然回来了,它“像一个人一样”,“用忧伤的眼神看我”,而我也像见到亲人,真“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磨难”,在抱起的一瞬间,我心中悲喜交集(《寻找》)。这个猫失而复得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多少死与爱的真谛……
死唤醒生,向死而生。在当今这个物质时代,利益原则和竞争机制,使人们欲望膨胀,名啊,利啊,争啊,夺啊,造成了人性异化,人性冷漠,人文沦落,那么,在此种人生困境中,人该如何设定自己的生存方式,持守生命的本真,护卫人的价值和尊严?诗人采取的态度是:《放下》。“放下虚名,放下争斗/放下仇恨,放下各种各样的欲望”。“放下”,不是逃避,不是妥协。放下即自在。无为而无不为。放下身外之累,才能让身心挺拔、伟岸,从而肩负起“更大的重量”。人生犹如一次《赶考》,“赶考”,不仅背负着个人命运,而且承载着家园情怀,把个人的梦与民族的梦,叠加起来,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使之成为终极存在的最高确证。
这些诗,大多短小,精悍。有意象,有故事;有思绪,有哲理。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与融汇,定型于质扑、清新的话语,凝汇成哀婉而幽渺的生命情调。这样的诗,犹如生长于天地间的小草,柔弱而坚强,低势而昂扬,摇曳出生命的一派优雅与高贵!
冯焱鑫的作品
《寻找》
一只白猫
像一个人一样,
用忧伤的眼神看我。
我心里一惊——
这会不会是
走失的某个亲人一袭白衣而归……
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找到我,
用看不见的悲伤,
给我们带来欢欣。
《走失》
一只白猫产下四只小猫后,
跳进一个黑夜,再没有回来。
这个春天,
我们像等一个走失的亲人,
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回望,
焦急地等它回来……
春天过去了,绝望不断扩大。
挤成团的小猫,
开始奔跑,
开始在沙发上打闹。
它们用黑色的眼睛小心翼翼地看我,
而危险就像黑夜藏在生活内部……
《火葬场》
人生是一条单行道,生死,
搭乘各种车辆,一拨拨地赶来,
风雨雪霜,明媚阳光,
都会在这里安静地等候。
那么多墓,有名的,没名的,
寂静中跟很多人擦身而过,
盛开的花渐渐老去,一排排碑,
让人感到了时间的硬度。
我不悲伤死,转身就是另一个世界。
该怎么活?一个白衣女子
她悲戚的哭声和孤单的身影,
让我的内心深陷悲痛。
《放下》
他走了,留下这么大的空间,
让你突然没有了对手。
人们都在争。争什么呢?这个世界,
谁能逃得掉命运的安排。
放下虚名,放下争斗,
放下仇恨,放下各种各样的欲望。
放下,并不是妥协,
放下,才能扛起更大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