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的哗变,并非背叛——评李龙年诗集《哗变的梨花》
(2014-11-22 13:55:25)
标签:
诗人生命春天梨花枯萎 |
分类: 诗评 |
——评李龙年诗集《哗变的梨花》
苗雨时
生命的赤子之心,最初平静得如一张白纸。然而,生命经由母体的第一次推动,从小到大,由静到动,脱离母体之后,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经受风霜雨雪的洗礼,其心灵可能在世俗的污染下而沉沦,也可能超拔尘世而飞升。
而诗歌的写作,恰恰是“从生命原初到天空的旅程”。
诗人李龙年的诗集《哗变的梨花》,正好验证了这一点。他的诗意的生存场域,主要内涵和质素是:青春,爱情和家园意识;而其艺术载体则是自然物象和日常事象的映托与呈现;这一切建基于语言的发现和创造,极力开掘汉语的诗性,有效地推演了向上的精神维度,并从而构建起他自我的独特的诗歌世界。
诗人“致敬春天”,然而却是“我的并不热烈的春天”。他在《不是背叛:雪花是早春的绿叶》中写道:“春来自冬
爱,是生命的本质血素。它鼓动着人从初生直至死亡,确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生命岁月的“早晨”,爱,是一个“干净的词”。他在《曾经的爱》中写道:“曾经
《我找不到原来的生活》,“少年田野的风消失于中年”。中年,是生命收获与迟暮的季节。既有世事的通明与洞彻,又有花朵昨天今谢的哀惋:“其实我是担心/我的心
其实,喝茶是寂寞的。然而,寂寞的喝茶,从苦的品味中,却也使他魂放远山,那里仍有映山红、桃金娘、向日葵、缤纷的樱花,即使“被收割”的“百合”,也带着生命疼痛的“微笑”,更何况还有大地上极为辽阔壮美的山河,山河间的阳光与月色,自在的石头,雾气、溪流和露珠,乃至雪域高原的圣洁……。诗人还是要《热爱》的。他犹疑地表白:“难道
春秋代谢,雕刻了生命的年轮,自然给生命以爱的启迪和力量;在日常的烦忙中,做灵魂的旋舞,灵魂牵着生命而前行。与此相适应,诗人的艺术生成,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感情向理性的下沉与突进,于具象的叙写中,常迸发哲理的警句的闪光,一下子照亮全诗;二是意象的并置、串连与叠加,最终转化总体象征的高层建筑,因而,拓展了诗的艺术境界。而他的诗的话语的结撰与营造,则在于以个体的深邃的生命体验,对语言重新发现,唤醒话语的潜能和各种万能,打开语言内部最鲜活的部分,由此完成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打造,并从而给阅读带来惊奇感和新异感。以《春天的词语》为例,他直接把春天说成词语,借助汉字的象形功能,把“草芽”、“浮游的鸭”,以及冰雪融化的泥泞,和春字联系,而“女人胸脯”前露出的“一小片瓷的洁白”,则从自然转向人文,以“春天的词语”写词语的春天,有力地表现了春的生机、活力与蓬勃。
寻常而奇绝,恬淡而峭拔,宁静而涌动,切近而悠远……
这就是诗人的人格风骨和他诗歌的艺术韵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