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茫的海上升起一片红帆----评芦品贤的诗

(2013-04-30 14:58:14)
标签:

之珠

标题

不愿

内涵

艺术天地

分类: 诗评

        迷茫的海上升起一片红帆

                             ----评芦品贤的诗

                                    苗雨时


 一九八二年我参加了河北省文学评奖,在诗歌评选中,我们从众多的作品里发现了芦晶贤的《我是园丁》。这篇诗作一下子吸引了我,读后有一种清新、喜悦的感觉。我想,这还不是因为我作为教师,对它所表达的思情感同身受,主要还是因为这首诗确实写得不同凡响,很有艺术特色。与以往同类题材的诗作不同,它没有选取“讲台”、“灯火”等惯用的角度,也没有单纯突出教师的辛勤、劳苦,而是从更广阔的时空中,非常概括而深切地歌唱教师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它充分调动宇宙、人间的一切美好的色彩、音响和事物来渲染和烘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无私高尚的灵魂。共深意是:教师的劳绩与整个世界同在请看其中一节:


      浅草上碧透的露珠,

      花蕊上飞舞的蜜蜂

      晴空中游移的云朵,

      急雨后壮观的彩虹,

      还有花花绿绿的蝴蝶,

      还有星星点点的流萤……

   我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色彩

   我拥有宇宙中最初的生命。

      每天与大阳一同升起的

      还有我身旁这四十双眼睛

把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花朵交融在一起的人民教师,他们的确是“希望与幻想的富翁”,是“童心与青春的永恒”。他们充实,幸福,永远年青

当时,芦晶贤对河北诗坛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关于她的情况所知甚少,只觉得她是一个很有潜力和前途的青年作者。后来她考取了廊坊师范学院文学班,这样作为师生关系,课上课下,接触多了,才有更多的了解:她是一个执拗、有主见但又内向、颇具忧郁气质的女孩子。入学前,在唐山一个工厂工作,生活虽无大的波折,但也并不十分顺畅,尤其是她常爱在人的存在与青春价值等人生课题上钻牛角尖----深邃而固执地探寻与追求,因而有时感到孤独、寂寞,陷入一种智慧的痛苦。原来的写作水平也不很强,《我是园丁》是偶然激发的灵感的闪光,对她来说,还只是最初的亮相。她深感自己的功力不足,因而学习十分用心,除课堂认真听讲外,课下还广泛地阅读了大量报刊杂志和各种有关的书籍。在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中,文学观念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异,同时也滋长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人生的思索与艺术的求新相结合,很快使她的诗歌创作出现了转机,开始跨越原有的水平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她过去的诗虽清丽秀润但过于单纯,那么现在的诗就不仅情思纷繁、意蕴深沉,而且艺术上也繁丽多姿了。正象诗人在一首诗中所说:因以往同与你叩拜雪花和童心/愿相逢是一次重新相识”。今天,读品贤的诗的确有一种刮目相看、重新相识之慨!

这时期的作品代表性的有献给你一束紫罗兰》、《如果你是幸福的》、我仍然爱着你》、《栀子花》、《雪落门前》、《红帆船》、《纪念碑》、《十字街头》、《桃型钥匙》、《改革者》等等,它们所写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题材,而多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情景和事物,纪念碑前,十字街头,栀子花下,一片红帆,一支羽毛,一把钥匙,等等,但这一切却由于弥漫着青春气息的灵感的触发在人生价值思考的座标中,经过开掘和生发,使诗歌获得了极大的意蕴扩张力,超越具体题材的有限性而进到人类生存的无限境界。恬淡而浓郁,浅近而深远,平凡中显哲理,微尘中见大干,正是这些诗的突出特点。

 为此,诗人常用象征、隐喻、自由联想等技巧和表现手法,来构筑自己独特而阔大的审美空间和艺术天地。例如,《桃型钥匙》,这把钥匙显然是一个隐喻,桃型即心形,但钥匙作为临界点则分开了内心与世界。钥匙关闭了心门,隐藏起了属于自己的秘密:“不愿再轻易赠送跟泪/懂得了把沉重留给自己”,但是内心是和世界分不开的,秘密也只能是 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接下去,由内而外,以自我君临世界,看到和体验到的是人生的尴尬处境:道路纵横如网”,但却无法“注解”;向往自由,面对大海,但那海鸥也处于“悲剧”与“迷茫”之中。此种外在的波折冲突, 对比和强化了内心秘密的深层意蕴。最后,回转自身,对内心秘密表现了矛盾态度,如果说破秘密在内心世界里实现自爱和自我完善,那么就必须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我必须困扼一生/凄凉一生”。桃型钥匙,作为一个触发的契机和一个核心意象,通过内外、主客、显隐等多重矛盾的展示,使作者在个人与世界的交流和对立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困惑与追求。类似的例子还有《十字街头》,写失落与寻求;《栀子花》,写人的灵与肉的分裂和大自然所昭示的哲理,等等。

有人曾谈到部分当代青年的精神状态:对青春年华的悼念痛惜,对人生真理的探索追求,在蹒跚中前进与徘徊……”。应该说芦品贤的诗是传导了这种心态的:因青春的难再而思考青春的可贵,因人生的苦闷而求索人生的价值,憧憬未来但没有把握,尽管渺茫却在希望,因此,前进与徘徊就在真理的探索中画出了心灵的曲线。然而,诗人并没有与他们完全站在同一层次上,这是因为传导一方面有审美的凝聚和升华,另一方面也有诗人的个性特点。由于她对生活的执着和对青春的特别珍爱,虽然人生的忧患意识作为她作品基调的底蕴,但与忧患意识交织、相生的就必然是高昂的进取精神。尤其是对理想的追求,那就更表现了一种与命运抗争和搏击的悲壮。例如《红帆船》:


      背负着叛逆号的重荷

     从我挥动的手臂上

      升起悲壮的桅杆

     如血的红帆

     击败我最后的祈祷

     知道了

     诅咒更使你的航向平安


     锚已开启

      船头犁开惊骇的处女地

     你这嗜好风险的鹰

     冲向雷电吧

     明天……明天

     我来缀补你残破的

     红帆


既然“命运早巳注定”,面对“风暴打湿航程”,“红帆船”,只有毅然出海,把自己交给惊祷骇浪,“冲向雷电”,驰往“明天”,哪怕“风险”撕破自己的红帆。诗人的形象和红帆船叠印在一起。显然,红帆船”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一代青年的使命,寄寓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揭示了人类别无选择的命运。这使我们想起了她的另一首诗《改革者》,这首诗把“从沉睡和重复中走出的一代不安分的人”,称为改革者,并对他们的历史责任进行了直接的吟唱。


     我理解你瞬间的迷惘

      执着的探索时代把我置在风口浪尖

     寻找出海的船

     个性的光芒是自己高擎的

         灯塔

   我理解你瞬间的迷惘

   执着的探索


两首诗,一个是象征性暗示,一个是直抒式表达,但它们的主题指向和内涵是一致的,二者正可相互发挥,相互印证。

读芦品贤的作品,如果用她诗中的意象来概括我们的总体感受,那就是“海”和“船”:船行海上。这并不是因为她诗中常出现这两种意象,就是那些不写海和船的诗,也给人一种作者在人生的海洋中顽强探寻的感觉,因为“海”与“船”的对立统一,集中地昭示了诗人审美思维方式的基木框架:海是客观世界的象征,船作为主体,是价值评判的基点,两者在独特的审美理想的光照下,通过主观对客观的搏斗和征服,在特定的情感焦点上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完成富有个性的诗艺创造。正因为如此,我才为我的评论文章拟定了那样一个标题,意在总括她的诗歌特点。

最后,我想,既然诗人的生命与艺术之船已经启航,并正在风涛中驰进,那么我们就可以而且应该希望它驰向大海深处。从人生海洋的底层,为我们打捞回更多更光灿的艺术之珠……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