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方士庶的巨幅立轴,仿郭熙,作于乾隆十一年,方士庶时年五十岁,五年后方氏辞世,可算是晚年之笔。
郭熙式的卷云皴。相对郭熙的大块面而言,更为茂密细致。
四王及以后,水画家对于空间里的元素唯恐有不到处风行,连髡残亦有此习。如果再苦涩泼辣些,就更像髡残了。
王时敏的立轴,洁净清雅之气盎然。
山石树木,近类董其昌,远接黄公望。
平台似的山体,于黄公望的山水中可见。
王铎的草书长卷。
王铎用笔,顿挫与圆转相间,细碎与连绵并行。节奏转换极快,不唯笔法和空间节奏,还有墨色形成的节奏。在节奏强度方面,简直可说是前所未有。
董其昌浅绛山水。远景和近景比例并未拉开,近景中景部分颇嫌排满闭塞,与董之空灵不符。
山水轮廓的勾勒和碎石的布置,极似董其昌。
近处树木,尤其是最左边那珠,空间稍嫌均匀,且乏收合之势,稍欠灵动。
落款书法甚佳,然用笔和体势有略类倪元璐处,左边李流芳的题跋亦然。
査士标的巨幅山水。
水墨淋漓而不浮浊,实为难得。
程正揆的山水,有清刚之气。
树木转折的起承转合,妙在幽微。
仇英人物长卷,刻画细致,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见的精品相比,颇有距离。或为苏州片。
戴本孝山水,干笔皴擦的山体与左处屋宇树木的清丽相应成趣。惜乎题款书法较为刻意。
何绍基的书画合璧较为少见。
苍茫而凝练,非功夫精湛者不能为。
清雅而不浑浊。
十八学士图,共三件,此其一。为何是三件而非四件呢?
三人行,与杜鹏飞兄、沈迦兄。
王鉴仿古册。题签颇见功力。
功夫细致,风格清雅,很愿意相信为真。
仿马琬。马琬作为被仿对象常见于晚明以后,然而马琬的原作并不易见,与此相似的还有陆广陆天游。
云林遗韵是有的,至少在构图方面。
看画四小时,江先生展卷挂轴,至为辛苦,然始终有问必答,微笑满面。他说有一批书法想让我看看,约定时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