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
(2013-07-30 15:20:10)中俄两国海上安全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彰显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表明中俄两国在用实际行动相互支持对方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本文为节选,更多内容欢迎订阅《世界知识》2013第15期,邮发代号:2-80)
2012年,中俄两国海军以“海上联合防御和保交作战”为课题,在中国黄海海域举行了“海上联合—2012”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今年7月,两国海军又以“海上联合防卫行动”为课题,在日本海开展了“海上联合—201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中,双方海军尽遣精锐,规模空前,演练内容全面,可谓亮点纷呈。那么,此次中俄海军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背后究竟有哪些战略意义呢?
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国家间关系极其敏感的晴雨表
海军是战略性军种,也是和平时期唯一可以成建制走出国门的军种,在深化国家和军队战略互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相互竞争的国际体系中,国家间只有通过长期接触并取得相当的政治信任后,才会开展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军事合作。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作为国家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国家间军事关系的紧密程度,是国家间关系极其敏感的晴雨表。两国开展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必定是以高度的军事互信为基础,而这种高度的军事互信则源于高度的政治互信。此次军演标志着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制度化、常态化机制的形成,是把两国高水平政治关系转化为防务领域务实合作成果的具体步骤,是两国海军将两国元首共识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此举对于深化中俄两国两军战略互信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只有关系紧密、作战能力相当,具有高度政治军事互信的国家间才会举行大规模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此次中俄海军联合军事演习的科目设置,不仅包括海上补给、联合护航、海上联合搜救等基础科目,还包括锚地防御、联合防空、通过敌潜艇威胁区、联合解救被劫船舶、打击海上目标等实战性科目;不仅有图上演习,也有实兵演习;在参演兵力规模上,不仅中方派出来自北海、南海两大舰队的七艘国产新型主战舰艇、三架舰载直升机和一个特战分队的精锐力量,俄方也派出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杀手”、“大洋黑洞”等12艘先进舰艇。
此次演习特点:“更协调、更融合、更默契”
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具有战略威慑、军事安全合作、塑造海上安全环境等多种功能,是海军和平时期非战争运用的高级形式,但就其本质,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是海军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因此,提高军队间联合能力仍是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重点,提升部队联合作战能力仍是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根本目标。
此次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设有联合防空、海上补给、通过潜艇威胁区、联合护航、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打击海上目标等六大科目,参演兵力来自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和特战分队等不同兵种,有18艘舰艇、1艘潜艇、3架固定翼飞机、5架舰载直升机和2个特战分队,参演官兵达到4000余人,演习对抗在空中、水面、水下、电磁空间等多维空间展开,既包括模拟攻击,也有实际使用武器训练。
在进行实兵演习前,中俄双方设立了联合导演部、联合指挥部和海上舰艇编队指挥所三级指挥体系,均采用混合编组的形式,开展联合参谋作业,共同筹划、共同组织、共同实施,在战术思想和兵力运用上展开多层级密切协同。通过此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两国军队不仅交流了作战理论,检验了训练水平,切磋了指挥艺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联合筹划和协同行动的能力。中方总导演、海军副司令丁一平用“更协调、更融合、更默契”三个词概括了这次演习的特点。俄方总导演、俄罗斯海军副参谋长苏哈诺夫对演习也给予很高评价,“组织一场这样规模的演习十分复杂,但联合指挥部与舰艇编队指挥部、各舰艇间密切配合协同,展示了一次高水平的演习”。
中俄“海上联合—2013”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已顺利结束,两国海军的务实战略合作仍在继续,两国海军联演舰艇编队在结束演习后依次通过宗谷海峡,穿过千岛群岛,驶向西北太平洋。相信两国海军的务实合作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深化,不断拓展,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增添正能量。
节选自《世界知识》2013年15期
欢迎加入《世界知识》新浪微博、凤凰博客、搜狐博客、网易博客
发行联系方式:1361105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