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一个北极,使日本蠢蠢欲动?
(2013-03-20 11:55:16)分类: 世界态势 |
3月19日,为应对全球变暖对北极的影响,日本政府任命文化交流担当大使西林万寿夫兼任“北极担当大使”,负责与各国就北极问题交换意见,积极参加北极理事会。
近年来,日本的北极研究走在了域外国家前列。日本不仅是北极科学委员会的成员国之一,而且早在1993年即与北极研究的重要机构挪威南森研究院和俄罗斯中央海洋研究与设计院,探讨北极航运治理及北方海航道开辟等。
日本这一举动使得遥远而寒冷的北极,再次引起人们关注。遥远而寒冷的北极,很少进入媒体与公众的视野,其实这个地缘政治地位特殊的地区一直是块“兵家必争之地”。冷战期间,北极是美苏直线距离最近的必经之地。冷战后,随着北极冰融而来的海量资源易于开采,各主要国家加大对北极的重视。2007年8月俄罗斯北冰洋洋底“插旗事件”,更将各国在北极的“暗战”推向白热化。
21世纪,北极愈加频繁地曝露在聚光灯下,在这片冰雪覆盖的白色极地中,各国又将上演怎样的大戏?
域内群雄角力白色极地
由于地理优势和历史原因,“近水楼台”的北极圈周边国家对北极的争夺日益激烈。近年来,他们高密度、快节奏地出台或更新各自的北极战略,以昭告其在北极的权利和立场,其中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的活动最为活跃。
在这场“暗战”中,俄罗斯频频高调出招。2008年9月,俄罗斯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确定“开发俄属北极区域,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目标。此后不久,俄罗斯又发布其在北极的安全战略,在2009年5月出台的《2020年之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毫不掩饰地强调“北极是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在争夺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为有效保护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与油气资源,俄罗斯加紧进军北极,在2009年宣布在其与挪威的边界处部署北极部队,并在2012年声明将于2015年完成组建首支北极地区摩托化步兵旅。此外,俄罗斯在北极开发方面也遥遥领先,普京第二任期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外国合作进行油气开发,并于2013年1月在莫斯科设立北方海航道管理局,以管理预期开通的北方海航道商业航运活动。
美国也加紧了其北极战略的构建。2009年1月,就在卸任前几日布什总统签署了《国家安全及国土安全总统指令》,明确宣布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国家利益。其中海上航行的自由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坚持西北航道和北方海航道属于国际航道,美国船只有权过境通行,为此,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总体上延续了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北极战略,其力图对阿拉斯加近海石油进行开采,但终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搁浅。较之俄罗斯和加拿大,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则相对落后,仅从破冰船的数量看,美国仅有三艘,其中两艘已年久失修。但近几年,加强在北极军事部署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海岸警卫队及海军的推动下,美国加强了对破冰船建设的投入。2012年3月美国一期《国防》月刊称,一直驻扎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海岸防卫队,也考虑在北极地区建立永久性基地。
在俄罗斯“插旗事件”之后不久,加拿大即在北极地区开始了为期10天的军事演习。演习期间,加拿大外长就俄罗斯“插旗事件”发表评论“毫无争议,北极是加拿大的领土”,并计划拨款70亿美元建造八搜巡逻舰。对于北极,加拿大有着清晰的战略构想,它在2009年7月公布的题为《加拿大北部战略:我们的北方,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的北极战略是其战略构想的主要实践,明确宣布加拿大是一个北极国家,北极是加拿大的历史遗产与国家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拿大的未来至关重要,并在行使领土主权、促进经社发展、保护北极环境及改进行政管理方面进行了明确表述。近年来,为实施北极战略,加拿大在北极动作越加频繁。自2006年上任至今,加拿大总理哈珀七次到访北极地区,以宣示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主权。加拿大每年都会在北极地区举行军事演习,2012年2月参加人数达到1500人、耗资达1750万加元的“北极铁锤”军演,是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年7月,加拿大还与欧文造船有限公司签署930万加元的打造北极近海巡逻舰的初步合同。
域外国家跃跃欲试
据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发布的报告,2012年3月~9月间,北极海冰消失了1183万平方公里,面积比整个美国还要大,北极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北极冰加速融化,促使安全、能源、资源、航道等各方面的现实利益和战略价值将有新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国际格局的变动。因此,不仅是北极地区周边国家,许多域外国家也越加关注北极事务。
就域外国家而言,“实质性参与”北极事务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参加北极地区的各类科学委员会、科学考察与联合进行的科研项目。近年来,日本的北极研究走在了域外国家前列。日本不仅是北极科学委员会的成员国之一,而且早在1993年即与北极研究的重要机构挪威南森研究院和俄罗斯中央海洋研究与设计院,探讨北极航运治理及北方海航道开辟等。除此,利用北极区域多边组织平台是另一参与北极事务的有效办法,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印度、新加坡都已经提交申请,欲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
尽管域外国家大都没有发布本国的北极战略文件,但不少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的积极性高涨。韩国海洋研究所自2010年来连续三年作为主要出资方在夏威夷召集“北太平洋北极会议”,共商北极事务的治理之策,力图成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的倡导者,参加者主要来自中、日、韩及美、加、俄等主要国家;新加坡则担心可能受到北极航道开通对其国际航运枢纽地位的冲击,凭借其在海运技术和海洋治理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北极航运的开发。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关于北极、北冰洋法律地位专门的国际条约,北冰洋周边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北极点附近海域属国际公海,正因如此,各国都力图增强在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对于国家而言,北极无疑正散发它诱人的魅力,如何在和谐中共享北极“红利”,正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难题。
《世界知识》2013年06期
欢迎加入《世界知识》新浪微博、凤凰博客、搜狐博客、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