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又是细雨飘
转眼间今天已经是夏至,燕赵晚报跑气象的记者姐姐说:逢大的节气转换天气通常都会变!从昨晚开始的细雨一直都不急不缓的飘着,到现在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憋了一天的燕雀这时候也忍不住跑出来到雨的薄纱里舒展着翅膀打个旋儿。
北方有个俗话叫: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说的是节气到了冬至得吃饺子,到了夏至呢就该吃捞面了。今天我们倒是没吃捞面,我们中午吃的是地道的河北特色小吃“苦蕾”。
苦蕾是一种菜面结合的食品,一般选用鲜嫩的野菜:扫帚苗或是初秋的萝卜缨儿做主料,洗静切成小段儿,不放水直接跟白面简单的搅拌一下,然后一层层的铺到蒸笼上,大火烧开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就可以了。吃的时候要准备蘸的酱汁儿,我们一般做两样一凉一热:凉的一盘儿是大蒜捣碎了加入香醋盐和香油;热的呢就需要把多量的油烧热了放入盐,然后炸蒜片儿辣椒段儿,出香味儿后迅速烹入酱油关火即可。
开始吃时,把蒸笼直接放到餐桌上,那些面和菜已经连成了一大块儿,需要用筷子夹出一小块儿沾着自己喜欢的酱汁儿吃,也可以拨到自己碗里再浇上酱汁儿吃,软嫩鲜辣香是苦蕾的最大特色!
这个半夏的季节没萝卜缨子,也没买着扫帚苗儿,中午警察同志用老妈教的方法用老豆角蒸了一次苦蕾。
豆角是前天六叔专门儿托老爸给我们送来的。六叔六婶儿是闲不住的勤快人儿,退休后他俩在拆迁后还没被开发商开发的旧宅基地上开了一大片儿荒地,分门别类的种了豆角,丝瓜,生菜,北瓜……天天儿提水浇地施农家肥。土地不亏人的血汗,庄稼长得挺喜人。到了采摘的季节,叔叔婶子总是要给我们这些侄男甥女们送点尝尝鲜。
送我们的一大捆儿豆角儿有摘的嫩的,有摘的老的。绿油油嫩生生的长豆角开水一焯,齐齐的码到盘子里沾着麻酱蒜末儿吃那叫一个新鲜。
老豆角皮发白有筋儿不好咬——我们河北方言叫老豆角皮条了。这个也不舍不得扔,这可是做苦蕾或是煮饭用的好材料。老豆角切成指甲盖儿大的块儿,锅开后放上笼屉,先在蒸笼上撒一层豆角,上面再撒一层面粉,然后再撒豆角铺面……到四五层就可以盖锅了。蒸出来的豆角苦蕾软糯沙面,浇上辣汁儿自有一番与鲜嫩的扫帚苗不一样的独特风味!
我们人其实也跟萝卜豆角差不多,小的胜在细嫩清纯,大的赢在老辣醇厚,只要让我们岁月的醇酒慢慢地沉淀酝酿,浅斟细品,每个阶段都迷人!
夏至的雨还在飘,雨的纱幕渐次的笼罩住了近处的红墙红顶,远处的楼群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