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前2天应该如何操作?

(2011-03-31 08:08:01)
标签:

宋体

清明节

行情

节日

盘面

股票

清明节前2天应该如何操作?

李双薇 2011-3-31

周三两市大盘小幅低开后冲高,随后震荡走低,盘中击穿1020日线。午后在1020日线支撑下震荡回升启稳,下跌趋势有所减缓,两市成交量出现明显萎缩,说明空方力量已得到一定的释放。最终大盘收报红色十字星,有一定的企稳意思。不过个股方面的表现则不尽人意,出现较大分化,近7成个股收报下跌。

资金方面,两市场成交共2577亿,沪指跌2.31点报2955.77点,跌幅为0.08%,成交1544亿;深成指跌16.39点报12661.22点,跌幅为0.13%,成交1033亿。两市资金净流出43.2亿元,其中流入较大的是有色金属板块共计26.64亿元,流出圈套的是医药10.02亿元、房地产8.37亿元等,两市成交量较前日有所萎缩,呈流出状态,因此当前盘面应该只是局部性的企稳,整体仍将继续调整。同时因节日效应存在,量能还可能会进一步缩小。

板块方面,有色金属、水泥居前,银行、两油护盘积极,午后大盘震荡回升大部分功劳是有色金属的异军突起,而地产出现调整,前期热炒的开发区、水利、高铁概念领跌,中小板、创业板继续中阴杀跌。单是一两个板块的回升还不能判断市场真正企稳,市场人气不能被有效激活,何谈上攻。

从技术上来看,MACD线绿柱加长,空方继续控制盘面。KDJ死叉向下,短线调整正在进行中。另外,昨日指数收阳十字星主要还是10日线支撑作用,至少能否就此止跌还得继续关注题材股何时止跌回升。就算企稳,接下来的市场还要对无线系统进行一个形态上的修复才行,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些时间的。另外,清明长假来临,今明将会是继续震荡为主。

因此,建议中线投资者们要有些耐性才行。短线就好说了,只要跟紧市场主力动向,跟上热门板块做些快进快出即可,像昨日的有色、水泥等等都表现不错,资金流入明显,再有就是要注意关注消息面,有些消息会直接导致某板块启动,界时可以抓住一些龙头品种操作。

对于近期盘面为何要调整,我昨天已经文章《5大因素决定大盘要这么走》提示得非常清楚了,不再多说。今天说说如何应对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吧!

还剩下两个交易日就是清明节假,大盘前面的反弹行情攻到3000点就回落,属于主力的一次拭探性上攻,非常明显。大主力们应该也知道清明节马上就来了,这自然是一次难得的洗盘良机,所以仅仅做了一次拭探性上攻就收回。

在认清楚波段行情的性质后,我们应该知道清明节前行情的下跌只是属于诱空洗盘而已。就像去年国庆节和春节前也不一样先跌后涨。

那好,也就是说清明节前应该还是调整为主,这两天的行情将会继续震荡,而清明节后则可能是真正的主升上攻行情来临。即清明节前后几天里在波段上来看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买点。行情有望在2900点上方得到止跌企稳,重拾升势。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盘面中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波段性的调整为日后发起总攻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正确看待。

在中期看好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主力是利用节日效应在节前故意诱空。而如果是故意诱空,则周四与周五如果继续调整,成交量可能继续大幅减小,或者洗盘到位周五出现放量上攻,扫筹码。

因为按以往节日行情规律,我们应该非常有感受,不知道大家有无总结过。我个人总结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在节日临近时,如果中期行情向好,节前调整,节后多会成为新的向上突破点。因为主力借节日效应洗盘,建仓、洗盘成功后,自然是拉升。假如说中期行情不确定的话,则节日行情一般不可期望过高。往往会逆向,节前拉高出货,主力也担心节日期间出利空啊!呵呵……

而这次的节日行情,首先中期行情是看好的,因此大盘节前调整,节后向上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持续性上扬。特别是本次清明节前的走势与去年国庆节前的走势十分相似,双薇前面的文章也反复画图对比了两次行情的共性,大家可以认真意会一下。两次都是中期行情向好,通过横盘调整近1个多月左右,去年是9月份,今年是3月份,相信历史会出现惊人相似。清明节后上扬行情非常可期。

因此操作上,双薇建议这两天能抛开顾虑,买入股票,以持股为主。然后诚心去扫墓,相信祖先会保佑我们的。呵呵,也迷信一回吧!

因时间不足,今天不为大家画图,附上昨日图片给大家,其实应该差不多,大家意会一下。特别是去年10月份的国庆和本次清明节前盘面的共同特点。更多牛股信息请点击这里 

 

清明节前2天应该如何操作?



祝大家投资顺利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