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全世界最年轻的“房奴”在中国?

(2013-02-26 11:54:58)
标签:

杂谈

 

为什么全世界最年轻的“房奴”在中国?
 

   好多年前听到过一个故事总是不忘,说有一个中国老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捋了捋满头白发,长吁一口气说:忙活了一辈子,最后终于有了新房子住了。而美国老太也是弹弹新衣,轻嘘一声说:住了一辈子的房子,等到走时房贷终于还清了。

              为什么全世界最年轻的“房奴”在中国?
    中国人结婚没有房子好像这婚结的浑身都不舒服,有了房子就是有了安心的一个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管是鸡窝狗窝反正都要有一个窝在才行。刚结婚时我们是在单位争了才分到的一厨一室,而后搬到两室一厅,后来慢慢换成三室一厅,之后也还想再置办,都说要想一日不安宁,就请客,要想一年不安宁,就装修,如果女人喜欢在家装里的繁琐,那温柔的女人会变的泼辣,细腻的人会变的斤斤计较,大度的女人会变得苛刻,买房换房后的装修,挑战的不仅仅每个人的财力,体力,还有心理承受的极限。所以经历到现在,反倒觉的只要房子越大越觉的空落落的,不如斗室里那么温馨着了。。。

 

   在未出嫁前,总是羡慕那个外国老太太,房子是住了一辈子然后才把买房子的钱给人家,也会觉的中国老太太傻,攒啊攒啊,钱总是攒不够盖房子娶媳妇的,自己穷了一辈子,就只是为了给儿子盖上房子,娶了忘了娘的媳妇回家得不偿失的,可是现在想想谁不都是在无奈中渡过这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呢?
 
   中国人还好夸富,还好攀比,你家儿子买房花了五十万,装修十万,我们家儿子的要比你们的强,装修的还要好,自古以来,男方不管多穷,也要有陋室一间娶媳妇,想着老辈子那一代有四五个儿子的,可累惨了,但现在当父母的更惨,说老辈子是收拾收拾不管是啥样的房子都能把媳妇娶回家,现在不行啊,买楼用的钱少则几十万,动辄上百万甚至还好几百万,如果说暴发户们必须是通过这华而不实的消费,来给自己的闲钱找个得瑟的地方,本也无可非议,但可怕的是,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也被卷入这场烧钱运动中。而且在房价越长时越抢手,拼了命也要去买来。现在是老家父辈们手里没钱也不当紧,银行里可以借贷,可以房贷,可现在装修的房子越是繁琐下一代的宝贝得病几率就越高,这都成了不争事实。真是坑人害人得不偿失了。
                                 
                  
  
    前些日子三楼的刘叔到楼上楼下的发帖子,说在北京的儿子快结婚了,现在没有街里街坊的,但咱们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去捧个场,一起恭喜了刘叔说养了个好儿子,找了个北京的媳妇,刘叔叫苦连天的说,你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啊,儿子结婚不要我在咱们海滨小城买好的楼盘,非得在北京买房,这都要了我的老命了,把那幢楼出手卖了不说,连这十年里攒的钱一起拿出去才应付了个首付,跟儿子说回来买房咱们买的是好地角好楼盘,买车咱们买的也上档次,可就是不听,一门子心思就往北京奔,北京哪里是咱老百姓住的地方啊。中国人不管走到哪朝哪代,对自己好像永远没有安全感。上辈子人不管手里有多钱都不敢花的太多,可下辈子人却可以肆意挥霍,挥金如土的败家子比比皆是。就如现在二十多岁几近成家立业的人群,他们还没了解养家糊口的真正涵义,却就已经成了全世界里最年轻的一批“房奴”,心里只想着安居立业中渡日,却又总担心着房价的涨幅,多少人逼的自己的父母拿出多年的储蓄来凑足首付,而后每天都不敢睁眼想欠着银行的款项在逼近自己入不敷出的日子。
 
   居家过日子都说是先看看家底而后再做打算,可是中国人总有的攀比心里总会作祟,你有我也要有,好像这样日子才过的比较平衡。其实幸福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让别人看起来比谁去幸福,现在社会里人们的心思都很浮躁,没钱的人在拼命赚钱,有钱的人在拼命攒钱,却不知繁华百年也就一瞬而已,我们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而已。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一段路上,朗朗的笑声;一段路上,委屈的泪水;一段路上,懵懂的坚持;一段路上,茫然的取舍;一段路上,成功的自信;一段路上,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它必将令你忆起智慧,生命的丰盈在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平常心。不必雕琢,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是呼吸之间,别再忙忙碌碌中丢掉了我们俯首可见的幸福吧。。。。

                  为什么全世界最年轻的“房奴”在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