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趣品人生(节录4)

(2025-09-07 20:33:38)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于丹趣品人生(节录4)

抓住“不亦快哉”的瞬间
大家熟悉的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到了滁州,原自号“醉翁”,后改为“六一居士”。
许多人都不解,不知道“六一”到底是何意。
他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这是五个“一”。
然后他又说:“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还有我这么一个老头,就老在这五样东西里,加在一起就是六个“一”,所以叫“六一居士”。
这是一代文豪晚年所过的日子。他的富奢在于他的藏书,在于简单的琴、棋、酒,加在一起就是他会老于此中的今生,就是他所得意的暮年。
之所以可以安闲终老于此,最关键之处就在于他有自得其乐的趣味。
那么,假如我们没有这许多藏书与金石遗文,寻常百姓生活里的趣味何在呢?
在我看来,趣味是一种发现。
大家也许读过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说的是那些让他大喜过望的事情。这都是些什么事呢?我们拣几项来说一说。
“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有一天,十年不见的老朋友在暮色时分突然造访,开门一作揖,来不及问好,主人就急急地跑到里屋,揪住自己的太太问,咱们家还有酒吗?你能赶紧给我准备出酒来吗?
太太拔下头上的簪子说,你拿这个去换酒吧。
主人一看这个金簪子,岂止够今天晚上一顿酒,甚至都能喝上三天,所以大喜过望,不亦快哉。
他的不亦快哉并不豪奢,无非是突然有朋友来,自己的太太很贤惠,当了首饰换酒,这就足以让他欣喜万分。
“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嘎嘎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风,唧然一声。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一个人在书房里坐着,正在为夜里闹耗子烦恼,不知道它嘎嘎嘎咬了我什么家具,也不知道它嗤嗤嗤撕了我什么书。正在想时,见到一只大猫在那儿“注目摇尾”,好像看见了什么,突然“疾趋如风”,嗖的一下子冲过去。然后听到小小的“吱”一声,耗子就被叼走了。哎,如此简单的时刻,居然也让金圣叹“不亦快哉”。
再看一则,“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冬天寒夜饮酒,冷得不得了,推开窗一看,原来是下大雪了,哎呀,心中不禁大喜。这是寒冬之快。
“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红漆盘子切绿西瓜,一刀下去,听着它嘎嘎裂开的声音,这是盛夏之快。
还有什么“不亦快哉”的事呢?
“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屋里进了马蜂,推开窗放了出去,心情便高兴,多么单纯的快乐啊。
“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下班了,难道不应抚掌称快?
“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呦,看别人放风筝,放着放着,风筝线断了,也觉得高兴,有着顽童的恶作剧心理。
“还债毕,不亦快哉。”
终于将债还完了,自然是高兴。
认真读一读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相信大家都会由衷感动的。贫寒岁月里一些不经意的瞬间,在许多人看来是愁苦不堪的时刻,他居然能拍案惊叹,不亦快哉,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什么是闲情逸致呢?闲情逸致其实很简单。每个人试着给自己布置一道功课,就在当下,选择一个悠闲的假期,数一数自己和家人有多少个“不亦快哉”。
不一定是多大的事,也未必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只要那一刻,你真的像孩子一样欢呼了,大笑了,就是“不亦快哉”。

看见四季的表情
什么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意境呢?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在有造化,内心有源头,只有主客观交融在一起,才能称为意境。
国学大家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以我观物,处处皆著我之色彩;也可以以物观我,让自己融入自然。这种意趣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我们又如何能够懂得呢?
在山水美学上,讲究三个必备条件,即所至、所赏、所感。
第一步是自己必须身处山水之中;第二步是用你的眼睛和心灵去观赏;第三步是调动全部的生命去感受。
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函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间自然滋养而成。
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什么是山水?苏东坡说得好,山水“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不同地方,山水亦不相同,而且永远在变,就是所谓“无常形”。
但是,它有常理,只要你愿意看,一定能够看出它蕴涵大道。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人和一座山峦,可以一直对坐对视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人与山川之间,那份凝视永远不会有厌倦。
所以,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何等的浪漫温柔!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在山上会感觉高尚,在海边会体味到壮阔。
四时不同,山水各异,这样走下来,生命中自然会多出一份情趣。
大家在谈起旅游时,有人提议:咱们上黄山吧!就有人说:黄山我去过了。再有人提议:庐山呢?也许就有人答:庐山还没去过,得去一回!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风景名胜,去过一回就不用再去了,还有很多名山大川没有去过呢!
一座山,一条河,去过一次就懂得了吗?
看山游水,四时不同,所蕴涵的寓意不同,你所感受到的情致自然也不同。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有一说法,叫做“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春天山间有烟云,烟云起时,人心中就有一种欢欣,随着烟云一起升腾;夏天山上枝繁叶茂,阴凉之处,有一种磊落,人也坦然;秋高气爽,落叶飒飒,心中有肃穆之感;冬天的山,虽是枯色,恰恰能在寂寥中感受到悲怆的辽远。
山的四时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春山如笑。你相信一座山峦会绽放笑容吗?
花开了,鸟叫了,万物蓬勃了,流水叮叮咚咚,你不觉得这是春山的表情吗?
夏山如怒。草木疯长,夏花盛放,夏天是充盈的,又是蓬勃的。那蓬勃就是一种怒放,生命到了鼎盛,到了极致。
秋山如妆。四季色彩莫过于清秋。秋天的山斑斓多彩,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宛如美人严妆。
冬山如睡。大地沉默,在积雪覆盖下睡去,休养生息,为来年积蓄能量。
山川也沉静下来,在寒风中睡去,酝酿情绪,为明年早春再露出笑容。
你能说四季的山川没有变化的容颜吗?
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既然山四时表情都不同,我们千山走遍,心中自然会装着不同的情趣,也就能体会到万物变化的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