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讽刺诗句,如冰刃藏锋
|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清·秋瑾《残菊》
凋残的菊花尚且能傲视霜雪,世人更不必以轻蔑眼光看待我。
以残菊自喻,表达不屈于世俗压迫,坚守气节的革命精神。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唐·罗隐《黄河》
即便等到三千年后黄河澄清,那时谁还活着呢?何必劳烦你来报告所谓的“太平盛世”!
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对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唐·罗隐《黄河》
汉高祖曾誓言功臣爵禄永存如衣带般稳固,权贵却像仙人占据星斗般垄断仕途,寒门子弟只能如浮槎般漂泊无依。
用汉高祖封赏功臣的典故,暗讽唐代贵族世袭权力,寒门才子难有出头之日。
世上强欺弱,人间醉胜醒。——唐·白居易《尝新酒忆晦叔二首》
世界上总是强者欺凌弱者,醉生梦死的人反比清醒之人活得自在。
借酒抒发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懑,暗含了对趋炎附势之人的讽刺。
禽鸣不知人之乐,党论无乃犹禽鸣。——宋·方回《醉翁亭图引为赵达夫作》
鸟兽啼叫不懂得人间之悲欢,党争攻讦的喧嚣与禽鸣有何异。
讽刺南宋和党争如禽兽聒噪,丧失理性与人性。
识本色人须本色,臭味论心不论迹。——宋·方回《醉翁亭图引为赵达夫作》
认清一个人的本质需看其真性情,气味相投者论心而非表面行迹。
主张以真心交友,批判虚伪逢迎的世风。
人肉馒头市肆卖,艮山门潮尧水洪。——宋·方回《秋风歌》
灾荒中人肉馒头公然在集市叫卖,艮山门外洪水滔天如尧时泛滥。
揭露南宋末年灾荒惨状,暗含对统治者漠视民生的控诉。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唐·邵谒《长安寒食》
不必拒绝凭吊荒野的枯骨,千年来人世间的权贵也不过如此轮回。
以寒食节扫墓为引,抨击权贵骄奢,揭示历史循环的荒诞。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唐·邵谒《长安寒食》
怎知今日的显贵之身,不是往昔的冤魂所化?
借鬼魂转生之说,讽刺权贵本质虚伪,暗藏因果报应之思。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唐·王维《过始皇墓》
墓中水银灌注的“江海”无人能渡,黄金铸就的“大雁”在无春的阴间也永不飞回。
批判秦始皇陵墓奢靡,暗喻死亡隔绝生机,繁华终成虚妄。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唐·杜荀鹤《感寓》
大海干涸终能见底,人至死也难测其真心。
杜荀鹤以自然现象对比人心难测,表达对虚伪世情的深刻洞察。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宋·杨亿《咏傀儡》
鲍老在宴席上嘲笑郭郎,讥讽他舞动衣袖时动作笨拙、不成体统。
杨亿以傀儡戏中的角色为喻,鲍老作为戏剧中的旁观者角色,郭郎是木偶傀儡,暗讽世人缺乏自知之明。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宋·杨亿《咏傀儡》
若让鲍老自己上台跳舞,他的衣袖反而会比郭郎更宽大笨拙。
通过对比,揭示讥讽他人者往往自身更可笑,暗含对人性虚伪的批判。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宋·曾巩《咏柳》
柳枝还未染上嫩黄新绿,便借着春风的势头张狂乱舞。
曾巩以柳喻人,讽刺得势小人依仗外力猖狂无度,缺乏根基。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明·徐渭《王元章倒枝梅画》
世间向来厌恶高洁品格,莫怪梅花枝头低垂、被迫委身尘土。
徐渭借梅花倒垂之态,抨击世俗对正直者的排斥,表达对清高难容的愤懑。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唐·刘禹锡《昏镜词》
容貌丑陋者常自欺欺人,声称昏镜与其他明镜一样清晰。
批判不敢直面真实、甘愿活在假象中的心态。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唐·刘禹锡《昏镜词》
昏镜中看不到自身瑕疵,美貌全凭臆想而生。一日照镜四五次,竟自诩美貌冠绝全城。
刘禹锡以昏镜暗喻蒙昧者自欺欺人,揭露虚荣者沉迷虚假赞美的荒诞。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唐·李贺《马诗·其二十三》
马棚里全是痴肥的凡马,怎懂得驰骋云霄。
李贺以“肉马”暗指庸碌之辈,讽刺统治者用人不当、贤才遭弃。
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唐·孟郊《蚊》
回望自身,我宁可羞愧自责;而你(蚊子)靠吸食人血苟且偷生。
孟郊借蚊虫批判寄生者,同时自省生存的无奈与悲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咏柳》
柳絮飞扬妄图遮蔽日月,却不知秋后自有清霜(将其打落)。
延续前诗讽刺,警告得势小人莫忘天道轮回。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现代·鲁迅《报载患脑炎戏作》
如今造谣诅咒换了新花样,可惜我的头脑依旧冷静如冰(你们咒我患脑炎也是徒劳)。
鲁迅反击谣言的自嘲诗,“脑如冰”双关讽刺与自证清醒。
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吹嘘是诸葛亮(南阳卧龙)般的贤才,其实毒如两头蛇;自比姜子牙(渭水飞熊),不过是三脚猫的能耐。
用历史人物对比,痛斥元代官场欺世盗名之辈。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自称英雄的算什么英雄?不过是五眼怪鸡冒充岐山凤凰!
“五眼鸡”喻丑陋争利者,“岐山鸣凤”本为周朝兴盛的祥瑞,此处反讽伪君子。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宋·王禹俑《春居杂兴·其二》
谁说云彩无心便悠然自在?它反复无常的模样,分明和小人善变的嘴脸一样!
以春云变化喻人心险诈,打破传统咏云诗的闲适意境。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元·无名氏《梧叶儿·嘲贪汉》
一粒米要用针穿着省着吃,一文钱剪成几瓣花,嘴上却敢对神灵发毒誓(假装清廉)。
夸张描写守财奴的吝啬虚伪,极具市井讽刺趣味。
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元·无名氏《梧叶儿·嘲贪汉》
没日没夜积攒金银,到头来不过是画饼充饥(死不带去)。
化用“画饼充饥”典故,批判贪婪者的徒劳愚昧。
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元·无名氏《梧叶儿·嘲贪汉》
养育子女像燕子衔泥般勉强敷衍,贪爱钱财却如血苍蝇疯狂争夺。
对比手法揭露守财奴人性扭曲,亲情凉薄。
依违讽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唐·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我半醉半醒随口讽刺(世事),只因本性如此;淡泊生活无需外求,一切随遇而安。
表面写旅途困顿中的豁达,实则暗藏对官场的不满与疏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