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对句嘲先生
清朝大学者纪晓岚小时候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有一天,纪晓岚带着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老师石先生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纪晓岚说:“我对的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老师听了,鼻子都气歪了,认为纪晓岚是辱骂先生,于是执鞭责问纪晓岚。只见纪晓岚从容不迫的解释道:我是按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就有“粗”,有“羽”就有“毛”,有“家”就有“野”,有“禽”就有“兽”,有“砖”就有“石”,有“后”就有“先”,有“死”就有“生”。所以我就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果不这样写,请先生改写吧。
先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的下联,只好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宋之问巧遇骆宾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小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
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
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麽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
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
“什么字啊?”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个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
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
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
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
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
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 拿出来吃吧。”
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于谦智怼和尚
明朝以一首七绝《石灰吟》流芳百世的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马上回答:“狗嘴何曾出象牙!”
于谦回家之后,把这事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
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三角如鼓架。”于谦又回答说:“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嫦娥原爱绿衣郎
从前有一位大官,知道自己府上一位幕僚有一个女儿,长得国色天香,花容月貌。于是想娶她为妾,多次向这位幕僚暗示,无奈这位幕僚都假装没有听懂。于是这位大官索性公开向属下挑明。
幕僚知道自己躲不过去,只得回家跟妻子商量。正巧此时女儿进来问安,看见双亲的脸上愁容满面,急忙问家中发生了什么事!父亲听了不言不语,只是低头连连叹气,母亲便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跟女儿讲了。
女儿听完思索了片刻,对父母说道:“如若我们不答应,只怕是不妥。这位官人出身榜眼,在这一方为官多年,家中有权有势可谓只手遮天,父亲若是拒绝只怕对父亲不利。”愣了一会,女儿继续说道:“父亲母亲,我的婚事就全权交与您二老,女儿没有异议!”
听到女儿的这番话,父亲的脸上立刻转忧为喜,连声说道:“真是我的好女儿!”
但接下又听女儿说道:“且听我说完,父亲,我还有三个条件,请父亲向大官禀明。第一,必须明媒正娶,有父母之命,还要有媒妁之言;第二,聘礼须丰厚,金玉宝石一概不能少;第三,新婚之夜,须答出我一副对联。三个条件若有一个不满足,我决不与他成亲。”
父亲将以上三条悉数转达给大官,大官一听美人答应嫁给他,自然是满口应承。
一转眼到了成亲之日,大官府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半夜时分客人散去,大官遂来到新娘子住处。结果刚到门边就被两个婢女拦住,对大官人说:“我家小姐交待了,这里有一副对联,请大官人先对出来才能进屋。”
大官此时方想起先前的条件,赶忙看向红笺,只见上面一行清丽的小楷:
竹映桃花,君子也贪红粉色。
字如其人,想必这姑娘也是兰心慧质,更何况对联似乎还饶有深意,不禁对姑娘更生倾慕。只可惜自己一时对不出下联,无奈之际,只能一边思考一边踱步,不知不觉间移步到自家花园,拿着对联对月好一番冥思苦想。
突然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今夕何夕,如此良辰佳夜,大人怎么独在此处?”
原来是府上的一个属下,大官将此事一一告知,这位属下听完称赞不已:“竹称之为君子,红粉桃花,可谓妙语双关,很是新巧。”
属下又说:“这对联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其中暗含讥讽之意,又还颇有意境,要想对的珠联璧合并不容易。”
于是两人一起陷入苦想,此时一阵清风吹来,凉风习习,把眼前的柳树吹得摇曳多姿,月色婆娑,柳影斑驳。
下属一拍脑门,大喝一声“有了,下联是:月穿杨柳,嫦娥原爱绿衣郎。”
“妙,实在是妙,我现在就回去,明天一定重重赏你。”大官急忙回到往处,交上了下联。
这位姑娘接到下联后,仔细看完写下批语,“绿衣郎乃是状元行头,公乃榜眼,只怕这副对联非公亲出?”
大官一看,心下惊诧无比,自己要娶的姑娘才情非凡,这都能被她发现!不由暗自揣度自己本是强娶,她也并非心甘情愿嫁给我,而这位属下才情确是非凡,倒不如顺手推舟……
于是他派人寻来那位属下,把他送入洞房,并且把所有的嫁妆赠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