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随感(下)|卢昌海

(2025-05-20 20:23:25)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人生随感(下)|卢昌海

        在高速路上开车,有时看到反向车道堵塞得一塌糊涂,直到几公里外才畅通——那里的车子正在欢快地飞驰。这时会生出一种逆向时间旅行的奇异感觉:因为我知道他们很快就欢快不起来了,等待他们的是那段长长的堵塞。若真有神话故事中那些洞悉未来的家伙,他们看我们大概就像我看反向车道那些人一样吧。
        ——————
        科幻系列片《星际迷航》有一集讲到作为虚拟程序供船员娱乐用的莫里亚蒂教授(福尔摩斯故事里的大坏蛋)产生了自我意识并控制了飞船。当船长最终说服他接受自己只是虚拟程序这一事实后,他有句话简直说到我的心底里了:“我看到的一切、学到的一切……让我着迷,我不想死去。”——这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大留恋。
        ——————
        人的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只能看见这令人着迷的世界的短短几十年的小片段。最有效的弥补则是:读纪实类书——它向你微观地再现过去数千年间别人看见过的小片段;学自然科学——它让你宏观地推测过去百亿年间发生过的事情;以及读点好的科幻——它向你概率性地展现可能出现的未来。
        ——————
        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信息着迷、为信息而活。我曾想就此写篇文章,后来读科普及科幻作家克拉克的随笔集《塞伦迪普景观》时,发现他有篇文章阐述了同样的观点:“人生的目的是信息处理。”
        ——————
        我喜欢回忆。其实,我的人生——乃至大多数人的人生——若算作一部连续剧的话,是不值得看第二遍的。之所以还是喜欢回忆,并且感到温馨,不是因为情节,而是因为怀念那曾经有过的年轻,以及曾经跟自己“同台”过的“演员”。
        ——————
        忘了是谁说过这样的话(大意):人的知识仿佛圆的内部,接触的未知仿佛圆的周长,知识越多,接触的未知也就越多。这观点或可延伸一下:人的知识随年岁而增多,人的好奇随接触未知而增多。结果是年岁越大,反倒对越来越多的东西有了好奇,而时间和精力却在走下坡路,真是很大的无奈。
        ——————
        阿西莫夫在去世前不久回顾人生时写道:“此生无憾”,他去世后,妻子替他整理出版了一本新自传,书名就选了这句话。又想起周作人译完《路吉阿诺斯对话集》后表示心愿已了,“对于世味渐有厌倦之意”。两者若能合在一起,既无憾又不复贪恋,当是面对死亡的最好心境。
        ——————
        当然,实际上很少能做到——活得好的往往贪恋,不贪恋多因活得惨。退而求其次的话,也许是活得好,当所剩只有“惨”——如晚期癌症——时能理智而有尊严地选择死,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人为地延长生命是无味的……到了该走的时候了,“我将优雅地离去。”——这也是我一向支持安乐死的主要原因。
        ——————
        虽从不追星,但骤见到少年时熟悉的明星的老态,或听到其死讯时仍不免震动,因为彼此漂流在同一条时间长河里,从中照见了平日里不知不觉的自己的老去……
        ——————
        老人时常会羡慕年轻人,其实年轻人将要度过的一生未必比老人已经度过的一生更快乐或更有质量。只是再好的东西到了落幕时也终究比不上怀着希望去迎接未知。旅游归来,在码头看见整装待发的下一波游客时,偶尔也会生出类似的感慨——当然,回家也不差,因此程度上远不如老人之羡慕年轻人。
        ——————
        快乐仿佛是希望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张力,若希望与现实离得太近,要什么有什么,张力也就没了;若希望与现实离得太远,弦因绝望而绷断,张力也会没有。不远不近、细水长流正好。
        ——————
        跟一位朋友聊天,说起很多北美华人的生活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对方提醒说我有那么多微博粉丝,并不寂寞。我说是的,并且我也喜欢浏览器一关就重回寂寞世界的感觉,仿佛闹中取静。
        ——————
        人到中年之有别于以往的一个明显差别,是几乎第一次对那曾经永远是“来日方长”的未来究竟有多长有了直观了解:未来至多就只跟自己已经度过的那点儿日子一样长。由此也开始对一些以往可以安心放入那个容量无限的“来日方长”八宝箱里的未读的书、未做的事产生了紧迫感。
        ——————
        如果有两种食物,一种好吃,一种不好吃,必须都吃,我会先吃不好吃的;如果有两件事情,一件喜欢,一件不喜欢,必须都做,我会先做不喜欢的。如此,则前半部分可以因憧憬而冲淡,后半部分可以因轻松而加强。——可惜有件不喜欢的事情却没法先做完了再去做别的事情,那就是死亡……
        ——————
        在某中餐馆吃午饭,电视上在放《舰在亚丁湾》,一老者死前想见为国出海的儿子,众演员一通煽情煽得我起鸡皮疙瘩。在这方面我是超级另类,亲友死前愿循例到场,自己死前却不希望围一圈啼哭之人。我爱看家人笑,怕见他们哭,也不愿旁人围观我奄奄一息的狼狈相。这话不到死时大约也作不了数,姑录于此备考。
        ——————
        大年初一,生平第一次乘救护车进了医院。昨天闪了腰,今晨痛到无法起床,只得打了急救电话,片刻医生护士赶来,将我保持一个基本不痛的姿势从二楼抬下。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雪。身盖白布的我躺在移动床里被移出屋外,仰望铅灰色的苍穹,雪花片片飘落脸上。转头看去,居然来了两辆救护车和一辆警车,不禁有些感动。
        ——————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常人怕是连“夕死,朝闻道可矣”(即死前犹有好奇好学之心)都做不到。我自问有“朝闻道”的好奇,却无“夕死可矣”的境界。不过,若能用一年的寿命换取一天的“闻道”,看看终极规律——如果有的话——的模样,看看外星智慧生命——如果有的话——的星球,等等,我倒是愿意的。
        ——————
        纽约法拉盛是华人的聚居区,尤其是华裔老人的聚居区,街上蹒跚而行的老人特别多。今天去法拉盛办事,事毕拐进一家饼屋喝茶,大屏幕电视上正在播放某韩帼美女组合的劲歌热舞。看着那些美丽的容颜、雪白的肌肤、柔软的腰肢,又想起满街的蹒跚老人,忽然觉得年轻女子真的很像花朵——从终将凋零的意义上讲。
        ——————
        人生太短,多数人只能伴一种职业终老,仿佛在一个大游乐场里才玩了个小角落就夜幕降临了。
        ——————
        对未来的想象永远有悲观乐观之分。在悲观的版本里,主旋律是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乃至世界大战……我们恐怕要庆幸自己活不到那一天;在乐观的版本里,则未来的人们大概会怜悯我们今天的生活,怜悯我们出门居然要亲自驾车,在家居然要亲自下厨,甚至有那么多家庭为了谁下厨这种鸡毛蒜皮之事闹得不可开交……
        ——————
        有时候,偶然路过早年熟悉却阔别已久的地方,比如一个公园、一段长桥、一条散步小径、一座购物中心……想起昔日留下过的欢声笑语,忽然会有一种伤感。生活虽不能说今不如昔,但今终究替代不了昔……很早就知道赫拉克利特那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以前视为哲学,渐渐才觉得,那其实是人生。
        ——————
        有博友说我的人生随感太伤感,其实在我眼里伤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一方面是对过去时光的肯定(唯有值得留恋的时光之逝去才值得伤感),另一方面则是提醒自己好好体验和珍惜当下。在容易因重复而麻木的日常生活中,伤感每每让我重新觉出生活的可亲。
        ——————
        年轻时可庆贺之事真多,生日、升学、放假、毕业、结婚……有事没事都可乐——而且是自己乐。老了不免有些变味:过生日是提醒自己老了一岁,做大寿是昭告亲朋老了十岁,病愈是滑坡途中稍遇阻碍……看鲜花、美酒、蛋糕和一屋子笑逐颜开的年轻人围着表情呆滞的老寿星庆贺的场景,常有一种只为别人添乐子的感觉。
        ——————
        这些天从父母处听来的长辈消息全是坏消息:谁谁坐轮椅了,谁谁卧床了,谁谁切除什么了,谁谁植入什么了,谁谁中风了,谁谁去世了……以往听这类消息哪怕难过也不惊悚,因自己还年轻,大病和死都是与己无关的遥远概念。随着年龄增大,感受渐渐不同了,如今用一句不恰当的成语来形容的话,说“兔死狐悲”亦差不太多了。
        ——————
        顶着冷风、迎着朝阳,在站台上等火车上班。翻看微博,却见地球另一边的人们已酒足饭饱,蜷在沙发上暖暖地享受着周五之夜,忽觉得球面真好玩。
        ——————
        酷暑的季节天天都同样闷热,有一种热天永无尽头的感觉,然而到了一定日子之后,一两场雨落下,暑气便散了,凉意以无可遏制的步伐侵蚀了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也是如此,天天锻炼,仿佛哪天都不会比前一天跑更少的路,然而过了一定岁数之后,一两场病下来,身体便差了,老态将以无可遏制的步伐侵蚀过来。
        ——————
        永生其实是最可怕的——起码在我们这个加速膨胀的宇宙里。永生者一开始确实令人羡慕,但若干年后,人类将消亡;数十亿年后,地球将被太阳吞噬;数百万亿年后,所有星星都将不复存在……别看时间那么长,一切有限现象相对于永生都只是一瞬,此后便只留下永生者在无穷无尽的黑暗和冷寂里煎熬……还有人羡慕永生吗?
        ——————
        不知道无穷大意味着什么,就不会明白永生有多可怕。
        ——————
        我们的宇宙有着138亿年的漫长过去,还将有更漫长的未来。在这如此悠远的时间长河里,每个人只分得短短几十年的观察机会,没什么比意识到这一点更让人珍惜时间的了。
        ——————
        对一个独立思考者来说,世界是一所学堂,可以跟所有人互称同学,但绝不跟任何人攀为同志。
        ——————
        我是一个不爱让脑袋“闲置”的人,走在路上若没什么特定的东西要思考,便会就看到的景物随便产生些联想,仿佛真空里的涨落。纽约某些街区能看到不少废弃的厂房,透过破碎的窗户望得见里面的阴暗衰败,我却会联想到厂房落成时的欢声笑语、觥筹交错、踌躇满志……那些人、那些事,都冲散在了光阴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