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词须掌握的借代词(上)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桃李:学生
释义:源自“桃李满天下”,比喻教师辛勤培育的学生如桃树李树般繁茂果实累累。
例: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蟾宫/玉盘:月亮
释义:蟾宫源自月宫蟾蜍传说,玉盘形容满月如白玉盘,象征思念与团圆。
例: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桑梓:故乡
释义:古代宅院常植桑树、梓树,后以“桑梓”代指家乡,寄托思乡之情。
例: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唐·柳宗元
《闻黄鹂》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经·小雅·小弁》
青丝:黑发
释义:以青黑色丝线比喻浓密乌发,后引申指青春年华。
例: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近代·苏曼殊《为调筝人绘像》
杜康:酒
释义:传说杜康为酿酒始祖,后世以其名代指美酒,承载宴饮与解忧之意。
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汉末·曹操《短歌行》
“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盏便开眉。”——唐·白居易《镜换杯》
汗青:史册
释义:古代竹简需火烤去竹汗(水分)防蛀,称“杀青”,后以“汗青”代指史书。
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明·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
鸿雁/青鸟:书信
释义:鸿雁传书典故源自苏武牧羊;青鸟为西王母信使,二者皆喻信使或家书。
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朱门:权贵之家
释义:古代豪门宅院漆红门显尊贵,后借指富贵阶层,暗含批判。
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宋·陆游《关山月》
折桂:科举及第
释义:晋代郤诜以“桂林一枝”自喻才华,后以“折桂”喻金榜题名。
例:
“年年为尔竞憔悴,折桂何时慰此心?”——唐·白居易《和春深》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宋·晏殊《送董信州》
东篱:隐逸生活
释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句,使“东篱”成为田园归隐的象征。
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偶向东篱看,寒花晚更香。”——明末·屈大均《九日舟经清远峡登高有作》
烽烟/烽火:战争
释义:古代以烽火台传递军情,故用“烽烟”或“烽火”象征战乱或边疆冲突。
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烽烟照甘泉,天子按剑怒。”——唐·卢照邻《战城南》
尺素:书信
释义:古代用一尺长的绢帛书写,后借指书信,常与相思关联。
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宋·晏殊《蝶恋花》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唐·李冶《结素鱼贻友人》
金乌:太阳
释义:神话中太阳内有金色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指太阳。
例: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韩琮《春愁》
汗马:战功
释义:战马疾驰出汗,喻指将士征战的辛劳与功绩。
例: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刘湾《出塞曲》
“将军汗马百战场,天子射兽五原草。”——顾况《行路难》
黄泉:死亡
释义:地下泉水呈黄色,代指人死后所归之地。
例: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袁枚《悼亡诗》
青云:高位、志向
释义:直上青天云雾,喻指仕途显达或崇高理想。
例: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巾帼:女性
释义:古代女性头巾与发饰,后专指杰出女子。
例: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明·崇祯帝《赐秦良玉诗》
“妇女低头守巾帼,男儿嚼齿吞刀锯。”——宋·文天祥《言志》
烂柯:世事变迁
释义:樵夫观棋斧柄腐烂的典故,喻光阴飞逝、物是人非。
例: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局棋残已烂柯,仙家岁月信难过。”——明·郑文康《题烂柯图》
东床:女婿
释义:王羲之“东床坦腹”被选为婿,后称女婿为“东床”。
例: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唐·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
“中郎才貌是东床,不数当年许允狂。”——明·徐渭《沈生行》
玉箸:眼泪
释义:玉制的筷子,喻女子眼泪晶莹成行。
例:
“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唐·李白《闺情》
“箸多应减面,衣敝又经秋。”——元末·刘基《双带子》
丹青:绘画、史册
释义:朱砂与青雘为古代颜料,代指绘画艺术或历史记载。
例: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南冠:囚徒
释义:楚囚戴南方冠帽,后泛指被囚禁的人。
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宋·宇文虚中《在金日作》
青衫:失意文人
释义:唐代低级官员穿青色官服,后指未得志的士人。
例: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
“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清·吴伟业《琴河感旧》
吴钩:兵器
释义:春秋吴国弯刀,象征勇武或报国壮志。
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垂杨:离别
释义:杨柳枝条低垂,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故借指离愁。
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宋·欧阳修《浪淘沙》
浮生:短暂人生
释义:源自《庄子》“其生若浮”,形容人生虚幻无常。
例: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唐·李群玉《自遣》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唐·杜牧《汴河阻冻》
鲈鱼:思乡之情
释义:西晋张翰因思鲈鱼而弃官归乡,后喻羁旅怀归。
例: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唐·李白《秋下荆门》
九秋:秋季
释义:秋季共九十日,故称“九秋”,亦指深秋萧瑟。
例:
“三春既繁丽,九秋亦潇洒。”——宋·陈与义《岁华》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风尘:漂泊、战乱
释义:风中尘土飞扬,喻旅途劳顿或社会动荡。
例: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唐·杜甫《咏怀古迹》
“莫厌风尘暂憔悴,此生终不负烟霞。”——唐·许浑《送段觉归东阳》
秦楼:妓院、闺阁
释义:原指秦穆公女弄玉所居凤台,后语义分化。
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唐·李白《忆秦娥》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唐·鱼玄机《春情寄子安》
莼羹:隐逸生活
释义:与鲈鱼并称,借张翰典故表达弃官归隐之愿。
例:
“莼羹岂止方羊酪,轻许平生笑士龙。”——宋·陆游《读晋书》
“莼羹紫丝滑,鲈鲙雪花肥。”——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春菜》
阑干:栏杆、纵横
释义:原指栏杆,后引申为泪水纵横或星斗交错。
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唐·李白《清平调》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玉壶:高洁之心
释义:玉制壶象征纯净无瑕,常喻清廉或坚贞品格。
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前一篇:陈迹·清欢(10)|白落梅
后一篇:人生随感(下)|卢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