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1,814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联故事(21

(2025-05-07 20:22:47)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对联故事(21

金圣叹茶馆应联
有一天早晨,金圣叹在一家茶馆吃茶,听到邻桌上有几个人在谈论对对子。一个中年人出对道: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一个长须老者对道: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中年人听了忙说:“您老真不愧为对对子的老手,佩服,佩服!”
长须老者捻捻胡须说:“我也出一联给你们对对。”他指着盘中的月饼,吟道:
上素月公饼;
这“上素”是“尚书”的谐音,不易应对。大家听了,一时对不出,只能抓耳挠腮。
金圣叹见半天没人对出,心里一急,脱口而出:“这有何难?”即对道:
中糖云片糕。
这“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云片糕”也是食物,对得工稳,大家点头称赞。
长须老者见金圣叹一表人才,又出口不凡,便邀金圣叹一起吃茶。金圣叹也不谦让,端着茶壶坐了过来。
长须老者拱拱手说:“看来先生十分精于对句。我这里有一对子,想请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
金圣叹高兴地说道:“快请讲出来,让我试试。”
长须老者不慌不忙地说道: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众人都以为金圣叹难以对出。怎料金圣叹低头略一思索,即对道: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他话音一落,满堂喝彩。长须老者询问他的姓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圣叹,大家更是赞叹不已。

联难尚书女婢对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安徽桐城才子张英,官至礼部尚书。相传,一次微服出访时,他被一村姑出的对子难住了。那联是:
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
张英当时无言以对,回到府内,愁眉敛容,苦思不得妙句。后来,下联让府内的一个女婢对上来了。下联是:
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上联难点在“何荷”二字上,既是同韵同音字,又是形近字,“荷”只比“何”多个草头。下联对得妙绝了!妙就妙在“甚葚”二字不仅与上联的“何荷”对得工整,而且可以说是天衣无缝,非它莫属。“何”“甚”又皆是表示疑问的同义字。
上联语句自然不必说,下联也毫无造作之嫌。桑葚子刚显熟时呈红色(赤葚子),熟透时为黑紫色(黑葚子)。

小廷玉才华横溢承重担
张廷玉自幼聪敏伶俐,八岁即能出口成章,尤其擅长对对子。在张廷玉九岁那年的除夕,张英相府中灯火辉煌,炮声阵阵。张英把小廷玉叫到身边,指着红烛吟出上联: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为了当面试验他的才华,他要张廷玉即兴作对。
小廷玉望着门外点炮的仆人,随口对道: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对句时间、事物完全符合,对仗工巧,联语不凡,乐得张英不住点头称妙。他认为小儿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所以经常出联考他。
一天,张廷玉看到父亲吃的尽是素食,没有荤菜,他睁大眼睛望着老父,不解他怎么吃得下去。张英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触景生情,吟出上联要他对:
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老夫所享;
小廷玉从容不迫对了下联: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多事儿辈承当。
此联道出了小廷玉远大的志向和报负,正合老人意。所以张英喜形于色地说:“对得好!以后就看你的了!”

一“子”百金
乾隆二十六年,王杰赴京赶考,途中盘缠用完,食宿没有着落,书童唉声叹气,王杰却毫不介意。他们走过一个小集镇,王杰命书童从行囊里取出文房四宝,自己挥笔写了一个斗大的“子”字,让书童拿到当铺当五十两纹银,作为路上膳宿之用。书童将信将疑,来到了当铺,当铺的小伙计听说一个字要当五十两纹银,执意不收。双方正在争执不休,掌柜的闻声赶来,问明情况,又看了看王杰那遒劲苍凉的书法,当即付银五十两,将书童打发走了。
王杰来到京城,经过殿试,终于夺魁,中了头名状元,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
有一天,乾隆命群臣为金殿拟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三个字,横额五个字,既要颂扬皇帝圣德,又要囊括万里河山。群臣听了,面有难色,有人存心刁难王杰,向皇帝进言说:“王大人才智过人,独占鳌头,何不让他大展雄才,以谢皇恩。”金殿上群僚随声附和。
王杰拱手道:“下官献丑了。”说毕吟出一联:
天一统;
地万年。
横额:天子重英豪
乾隆听罢,连声称好。即命快快书来,悬于金殿之上。王杰大笔一挥写对联,但在写横额时故意漏掉一个“子”字。乾隆十分吃惊,问王杰是怎么回事。王杰说:“启禀万岁,这个字臣已经写过了。”他随即将赴京赶考途中写字当银的原委禀告一番,并将当票呈验。
乾隆随即命人快马日夜兼程,用一百两赎金,赎回王杰书写的“子”字,又亲自嵌在横额之中。远远望去,竟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纪晓岚探亲告假联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陪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还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
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出众,就不忍责备他。
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的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脸色不好,必有心事。”说罢吟出一联: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理由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下,虔诚地说:“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感激不尽。”说罢也吟出一联: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听,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纪晓岚闲聊自难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工部衙门被大火烧光,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重新督造工部衙门。纪晓岚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这天,议事过后,大家闲聊。
一位说:“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称为水部。”
另一位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火也可以烧掉水,也是因果相报了。”
纪晓岚说:“我这里有个上联,请各位大人对下联。”待他缓缓说出后,众人谁也对不上。原来是副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子: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司空,本来是汉代官制,与司徒、司马合称“三公”,清朝常称工部尚书为司空。因此,上联所说的,全是实事,对句也不能虚构。众人皆对不出,齐向纪晓岚拱手说:“愿闻下联。”
其实,纪晓岚也没想出答案。正巧,一位内阁中书挑帘进来。此人是南方人,长得身高体壮,常说自己是“南人北相”。纪晓岚一击掌说:“有了。”他走到中书面前,拍拍中书的肩膀说:“正在对句,只好借你一用,请不要在意。”于是,他吟出下联:
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
此联以“南北中东西”对上联的“水火金土木”,如天造地设一般,很快就流传开了。

“仙人自白”联
相传有座仙桥山,山上有座庙叫仙人庙,本来香火很旺,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都来献贡朝拜,庙主趁机诓骗钱财。邻村有一个穷秀才不信鬼神,见状颇为不满,于是以泥塑的“仙人”口气写了副对联,夜里贴在庙门两边: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自此以后,烧香朝拜的人渐渐少了,庙门日渐冷落,“仙人”也经风雨侵蚀而残破,可是,还有一些人常来对着破泥像求神问卜,秀才便又写上一副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窃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人们想想,觉得有理,于是就再也不进庙烧香问卜了。

先生出联讽主人
从前有一私塾先生,聘他的主人每逢农历七月七日,都要设宴款待先生。可是连续两年,主人都把此事忘了。第三年七夕,先生发现厨房中并无动静,于是先生很不高兴,把学生叫去,出了一个上联: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
学生不知个中寓意,对不出,只好回家问父亲,他父亲一看,明白了先生的用意,笑道:“对不起,这是我忘记啦!”于是代儿子对了下联: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转眼到了中秋,先生见主人还是无所准备,于是又叫来学生,出联云: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换不过;
学生的父亲照例代子对了下联: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谁知到了重阳节,主人还是没动静,先生忍耐不住,当着学生的父亲出对云: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学生的父亲笑着说:“错啦,错啦,狄仁杰是唐代人,并非汉代人,先生忘记了吧?”先生讥讽道:“前唐后汉的事记得这么烂熟,一顿饭的事却为什么如此健忘?”原来先生是引“蛇”出洞,主人顿时满面羞惭,说不出话来。

郑板桥应对驱恶霸
清代扬州有个姓张的恶霸,外号“张老虎”。他仗着在京城做官的舅舅的势力,在地方上欺压百姓,横行霸道。他在运河边建了一座花园,经常和一帮不学无术的文人乘船在河面上饮酒作乐,霸占住河面,不让过往船只通行。有人有急事请求让路,他就故意刁难,言称谁要想过去,必须对个对联,否则就一直等下去。等一天还是两天,由“张老虎”说了算。“张老虎”对子的上联是:
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据说这是“张老虎”家的一位清客,少年时从他先生的对联里弄来的。这一上联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仔细推敲却极难对出。对子里的每件事似无理却又极有理,似不通却又极有神韵。
这件事传到郑板桥的耳朵里,他很气愤,决定要惩罚这个恶霸一下。他扮成渔翁,划条小船,唱着渔歌,来到“张老虎”霸占的河面上。“张老虎”的爪牙一见小船,便出来拦阻。“张老虎”走出船舱,高声说道:“老头儿,你要过去吧,可知你家张大爷的规矩吗?”
郑板桥说:“知道,知道!不就是对对子吗?你那对子我们渔人对起来可容易了!”“张老虎”以为渔翁口出狂言,冷笑着说:“好,你若能对出,大爷我便把这河岸的花园拆掉,不再到这河上来玩乐了,若对不出来,可别怪我张大爷对你不客气。”
只听得郑板桥答应了一声“好”,便高声对道:
吞风卧露喝月担云。
“张老虎”与这帮闲文人一听,顿时无话可说,便灰溜溜地让开了河道让郑板桥过去。郑板桥说:“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这里挡道了!”“张老虎”一打听,知道了这渔翁便是郑板桥,只得老老实实拆掉了河边的花园,再也不敢来河上横行霸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