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联故事(18)

(2025-05-04 20:38:43)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对联故事(18)

和尚求联
永乐年间,有位尚书来到一座庙里,他看到这座庙殿堂宏伟,气派不凡,一时心血来潮,就以这座庙为题,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尚书走了以后,庙里有个小和尚看见了这首诗,就在旁边胡诌了几句,与他这首诗相应正好和了他的诗。后来,尚书又到庙里来玩,看见了小和尚这首和诗,心里挺有气:这种歪诗也配和我的诗!一打听,才知道是个小和尚写的,就派人把他叫了来。
尚书数落了小和尚几句,然后说:“我有个上联,你要是能对上下句,我就饶了你。不然,对你不客气。”说完,他念了个上联: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
意思是说,你这个和尚和了尚书写的诗,从诗里说到了这座庙。这个上联水平挺高,不单说了和尚和诗这件事,而且构思也特别巧妙。“和”“尚”两字连用了两次,可用法大不一样。头一个“和尚”是名词,第二个“和”是动词,第二个“尚”又跟“书”组成了另一个名词。后半句是拆字联,把“诗”拆成了“言”和“寺”。自然巧妙,富有情趣。
小和尚一听,这么难对的上联,自己怎么对得出?他急得出了一身汗,只得向尚书讨好:“请大人消消气。您想,我的学问哪能跟大人比啊!您得容我两天工夫,两天以后我准能对出来。”尚书听了点头答应了。小和尚赶紧到处求人。可一连问了几个秀才、举人,没有一个人能对出来。小和尚急坏了,忽然想到了老乡——大学士解缙。他就想法托人见到了解缙,把这事跟他说了。解缙笑了:“这个上联确实不好对。我想了一个,你看看成不成。”解缙的下句是:
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意思是,上将坐上将军的座位,靠着这个位置,树立个人威望,管束三军。下联对得完全符合上联的要求。小和尚一听,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赶紧找那位尚书“交差”去了。

袁老者名不虚传
清朝嘉庆年间,在洪雅有个姓袁名文藻字鉴亭的人。他二十八岁中秀才,补为廪生,后乡试屡落第,于是无意功名,在家乡设馆教书。因他为人和善、谦逊,人们都称他为“袁老者”。
一天,有个自恃才高而称“朱先生”的人从外地远道来访。会面后,他见袁文藻竟是一位衣冠俭朴、面貌不扬的“乡巴佬”,便不放在眼里。几句客套话之后,他即借拆字出一联嘲笑他:
袁老者一派土气;
袁文藻随口应道:
朱先生半个牛头。
朱先生有点惭愧,但还想难住对方,即又以附近的小地名出一对云:
走马岗岗走马马走岗不走;
袁略一沉思,亦用本地地名对之曰:
飞水岩岩飞水水飞岩未飞。
朱先生见其才思敏捷,想以平时少见之事为联来难倒袁文藻,遂再出一对:
和尚撑篙篙打江心罗汉;
袁文藻微微一笑,随即对道:
尼姑汲水水系井底观音。
朱先生连连赞道:“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拱手告辞而去。

宋湘妙联戏权贵
宋湘才思敏捷,人们称他为“广东才子”。宋湘性情豪放,幽默诙谐。在梅县侨乡,有不少关于他才思敏捷的轶事。
有一仕宦人家,依仗权势,平日横行乡里,乡人敢怒而不敢言。但在他们家大红门上却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
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
其骄横之气,由此可见。宋湘看到后甚感不平,存心想戏弄他家一番。只见那仕宦人家的对面是一家新药行,他遂与店主商定,为其写一对联:
生地一,熟地一,生熟地一;
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附子皆是中药名,“附”字谐音“父”,“归”字谐音“龟”。于是下联就成了:父当龟,子当龟,父子当龟。两联相对,看到的人都说痛快。

戏题讽刺联
岳飞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死是千古奇冤。八百多年来,人民一直在心里纪念他。而秦桧之辈的人间败类,虽曾猖獗一时,终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西湖古今佳话》记载:清代阮元铸秦桧夫妇铁像,跪于岳飞墓前。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还有一人用秦桧夫妇追悔互怨的口吻,戏题了一副讽刺对联,挂在跪像上。上联挂在秦桧脖子上,以他怨王氏不贤的口气写道:
咳,我纵丧心,有贤妇必不如此;
下联挂在王氏的颈上,以她破口反骂的口气写道:
啐,余虽长舌,无奸夫何至于斯!
此联虽属游戏之作,但幽默风趣,刻画出两个奸人的丑态,游人莫不会心而笑。

春联道穷苦
从前,有个穷书生,每逢过年,总有一番感慨。眼看有钱人家张灯结彩、喜气盈门,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真是富人一席酒,穷汉半年粮。而穷苦之家,衣衫褴褛,门庭极为冷落,境遇十分悲惨。除夕,穷书生叹息无奈之际,写上两副春联,一副是:
人穷双月少;
衣破半风多。
门框两边的一副是:
富人家过新年二上八下;
穷书生除旧岁九外一中。
大年初一,乡邻一看,什么“双月”“半风”,什么“二上八下”“九外一中”大家都不解其意,有的人猜出联中的底蕴,对书生深表同情。
村中的一位老先生,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便一一讲与众人知晓。“双月”即两个“月”字并立,合成“朋”字,“半风”即半个“风”字,乃是个“虱”字。原来对联的意思是:人穷朋友少,衣破虱子多。
第二联后半部也都是“谜”。“二上八下”,是指包饺子的动作,两只手,二个手指在上面,八个手指在下面。“九外一中”是捏窝头的姿势,两只手,九个手指在外面,一个手指在中间。全联含意是:富人包饺子,穷人家只好捏窝头。
两副谜联内容极为含蓄,抒发出普天下穷人心中的忧郁和愤懑之情。“谜联”道尽人世苦,任何人闻之都不禁要为普天下的穷人洒下同情之泪。

杨升庵巧得佳对
传说,一日中午,杨升庵经过一所私塾,见老师正用戒尺责打一个学生,便走上前去询问。
老师告诉他说:“今晨,我出一下联,要他对上联,时过半日,尚未成句,所以我要责罚他。”年幼好学的杨升庵忙向老师请教下联的内容,老师说:
谷黄米白饭如霜;
杨升庵思虑许久,对老师说:“先生,这上联我一时也对不上,容我回去再慢慢思索。”此后,他一直都在寻思。可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他随在京城做大学士的父亲杨廷和来到北京。一日,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朝中大臣,升庵也随父前往。时值寒冬,取暖的火盆中,黑木炭正燃着熊熊的红火。弘治皇帝触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谁先对上。”于是念道:
炭黑火红灰似雪;
说完,弘治皇帝笑望群臣,等候答对。这时,峨冠博带的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盛筵之上,鸦雀无声,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我来对!”一个幼稚的童声,打破了沉寂。众大臣用惊愕的目光一看,原来是年纪最小的杨升庵。只见他向前走了两步,从容答道:
谷黄米白饭如霜。
弘治皇帝一听,不禁拍掌称绝,高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顿时,在座的大臣以惊讶的眼光看着杨升庵,发出一阵赞叹声。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这个下联,难着了杨升庵,多少年都没对好上联。

师生春景对
明代弘治年间,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从小就读过许多诗书,尤其喜欢对对子。他父亲也经常带他到外面去游玩,给他出联作对,帮助他增长学问。
年幼的顾鼎臣在学馆里读书时,老师看出这孩子不但勤奋好学,而且聪明机敏,这天,特意出了一个上联让他对:
花鸣春晴,鸟韵吹成无孔笛;
顾鼎臣听了,对答如流:
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上句是“鸟韵”,并说成“无孔笛”吹,很形象和生动地把小鸟啼鸣描绘出来;而下句呢,“蝉声”比喻成“不弦琴”弹,更是生动而形象。师生的对句把一幅春景图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了,对仗既工整又有趣。老师听罢,放声大笑,从此,就更加器重这孩子了。

严嵩巧对复字联
严嵩是分宜人,弘治年间的进士,嘉靖中,历任礼部、吏部尚书,后任武英殿大学士,直入文渊阁。他之所以成为内阁首辅,是因为原来的首辅夏言和曾铣因为河套的事情被杀害了。严嵩入阁二十一年,专擅国事,排斥异己,侵吞军饷,军队松懈,国库空虚,财政枯竭,怨声载道。世宗帝震怒,下令诛杀严嵩的儿子严鹄、严鸿,严嵩也因为此事回家养老,在家两年后死去。
虽然严嵩当权时坏事做尽,是个大奸臣,可他小时候却是聪明不凡。县令曹忠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小儿子住在一起,喝、吃、玩、学都在一起。
严嵩十一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天气燥热,县令曹忠见严嵩手拿一把纸扇扇风取凉,扇面上画的是一群金鱼在水中戏游,便想出了上联,要严嵩对:
画扇画鱼鱼跃浪,扇动鱼游;
此联是个复字联,“画”“扇”重复两次,“鱼”重复三次,尤其是把扇面上静止的金鱼,给说“动”了。
严嵩也在“静中有动”上动脑子,工夫不长便对道:
绣鞋绣凤凤穿衣,鞋行凤舞。
这也是复字联,“绣”“鞋”重复两次,“凤”重复三次,特别是把绣鞋上静止的凤凰给说“活”了,人一走动,鞋面上的凤凰好像在上下“飞舞”。
“好,对得妙极了!”曹县令一个劲地夸严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