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1)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八岁王洪对佳联
明朝人王洪,为闽中十才子之一。王洪中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曾参与修订《永乐大典》。后来,有一次他因事不应诏,被同僚排挤。
相传王洪小时候就很有才华。八岁那年,家人在旧屋上建造新楼,有人见此景作了一联: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联中连用了三个“楼”,且首尾两字相同,一时无人对出。小王洪也思索着,见院内天井里有口井,不是井中井吗?于是顺口对出了下联: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大家一听,拍手叫好。
程敏政妙对双关联
古时有个人名叫程敏政,自幼多才,人称“神童”。宰相李资爱其文才,便把他召入京城,随后又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一日,李资宴请程敏政,当着满堂宾客出了一上联,请程敏政来对: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指着席上的果品,出口对道:
有杏不须梅。
有个客人不以为然,说这个下联太一般了。李资听了大笑:“你难道没看出来吗?我们是言此而喻彼,别有一层意思呢!”客人仍不解,向程敏政请教,程敏政立即写道: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客人听后便领悟了,不禁佩服,连称“妙联”!
诸葛亮周瑜笔墨相讥
诸葛亮在江东与周瑜、鲁肃共商孙、刘两家联合破曹大计时,常与周瑜打一些笔墨官司。
周瑜气量狭小,却常常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对诸葛亮吟道:
有目也是坿,无目也是丑,去掉坿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立刻反唇相讥: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二乔指大乔小乔,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而曹操慕二女美名,特筑铜雀台欲以金屋藏娇。
李白联骂胡乡绅
唐朝开元年间,十四岁的李白已在南浦名扬全城。有位姓胡的乡绅不学无术,却爱附庸风雅,常常胡诌几句打油诗,俗不可耐。胡乡绅五十大寿之日,宴请全城富户名流,并请李白赴宴。
酒过三巡,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听说贤侄才华横溢,老夫这里有一上联,却苦于没有下联,今特请大家来对。”说完,摇头晃脑地念道: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胡乡绅自以为这上联是川东三个县名组成的绝对,哪知李白随口答道: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众人听罢,频频点头称赞对仗工整。胡乡绅亦无话可说。过了一会儿,胡乡绅想寻机讽刺李白好喝酒,便指着墙壁上挂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岩石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正在往下流。胡乡绅装腔作势地说道:
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众人一听,不由暗暗替李白担心。李白却不慌不忙地指着肥胖如猪的胡乡绅答道:
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众人一见胡乡绅那副模样,不禁捧腹大笑起来。胡乡绅非常尴尬,可又不便发作,只好强装笑脸,暗自打起了鬼主意。
这时,酒席已散,胡乡绅陪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中有几只小鹅在戏水,便借题发挥,指着小鹅讥讽李白年少恃才:
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恰好有一只乌龟从水里伸出头来,东张西望,李白便脱口答道:
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话刚一出口,众人又忍不住大笑起来,胡乡绅气得干瞪眼,无话可说。
老鼠偷皇粮
唐朝时,武康县出了个才子名叫孟郊。孟郊出身低微,但读书用功,文才出众。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视察工作。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时候,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小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哟!小叫花子,你甭狮子开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是对不出,我就判你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钦差大臣阴阳怪气地说。
“请吧。”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
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
小小青蛙穿绿衣;
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餐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
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一听,顿时气得浑身发抖,但有话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吃,看我再和他对。”
钦差三杯酒入肚,又神气了起来,他瞥了一眼小孟郊,又阴阳怪气地说:
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孟郊看着钦差大臣,又看看溜须拍马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
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银子,真可谓做贼心虚。
黄庭坚应联服众
有一次,北宋诗人黄庭坚游玩至小乔梳妆楼下,有人走过来,对黄庭坚道:“不久前,本地有位才女,新婚之夜,仿效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以此楼为题出一上联,要新郎对出下联,否则不准进入洞房。可那新郎却未能对出,竟至后来因此郁郁而死。我辈才疏学浅,也一直无以为对,幸好先生大驾光临,务请赐教,以开茅塞。”说罢吟出那句上联: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庭坚很是聪明,那人语音刚落,他就听出了弦外之音。心想,他们将我比作痴女献媚,真是可笑可恼,若不想个妙句回敬一下,他们必定小瞧于我。正思索间,他抬头看见延支山上叶落花残,顿时文思泉涌,于是,便语带讥讽地说:“可叹那位新郎心窄命薄,死得可怜,我来替他对上一联,以便让他在九泉之下得以瞑目。”言罢吟道: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听了,不由暗暗叫苦:黄庭坚在对句中自比春风,将他们比作依附春风的花草树木,却文辞精妙,不露一点痕迹,因此,众人虽然被他捉弄,但又不得不叹服他才智超群。
佛印巧对苏小妹
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谈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说自己佛力广大,佛法无边。躲在帘子后面的苏小妹听到了,有意讽刺一下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便写了一句上联,叫使女拿出去,让苏东坡转给佛印对下联。
苏东坡看了,边交给佛印,边笑着说:“有意思,有意思。”原来,那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知道这是挖苦自己的,但又不甘心认输,经过一阵思索,写出了下联,也交给苏东坡。苏东坡一看下联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他连连称好,并说:“不但对得工整,还反戈一击,妙极了。”
王彝巧对客
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彝,少年时便聪慧异常、机敏过人。有一次,客人出了一个上联,请他来对: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此对中的“星”“薪”“心”,音同义别,下联也必须对等才能符合要求。客人本想借此来难倒他,谁知他不假思索,立即应道:
云间雁 檐前燕
篱边鷃,物类相同。
下联中的“雁”“燕”“鷃 ”,也是音同义别,而且都属鸟类,对得工整巧妙。
村童联讽“周不行”
湘江橘子洲头,有个天星阁。相传古时有个姓周的官员到这里游乐,见几只鸽子停在天星阁上,便想炫耀一下自己射箭的本领,拉弓朝鸽子射去,不料没有射中,鸽子飞了。他感到很没面子,垂头丧气地走进阁里。有个随从人员见此情景,立即献殷勤道:“大人拉弓的时候,大家一喧哗,把鸽子吓飞了,这不要紧,大人文武兼备,何不吟诗取乐?”一语说动了周大人的心,他也想借机卖弄一番,便说:“我出个上联,你们来对,对上了赏银十两。”说罢,他以刚才看到的鸽子为题,出了个上联:
天星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随从人员一个个抓耳挠腮,绞尽脑汁,都无法对出下联。忽然,一个临时来给官员们侍茶的十岁村童插嘴说:“大人,我看这对子没有什么难的,不知我对得对不得?”周大人说:“有什么对不得的?你只管对来,对得好就把银子赏给你。”村童听了,当着大家的面对道: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当时,橘子洲又叫水陆洲。大家一听,齐声道好,周大人也不住地点头,亲手把银子赏给了村童。过了几日,周大人回到家里,将对联之事讲给夫人听,期望得到夫人的称赞。不料夫人听完后却说:“笨蛋,‘洲不行’就是‘周不行’呀,你被村童戏弄了,笑你射箭不行,你还高兴什么?”夫人这话被丫鬟们传了出来,从此人们就背地里把周大人称作“周不行”。
于谦不谦
于谦是明朝浙江钱塘人。幼年时,他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有一天,他到乡间的学堂去,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他这副模样,戏道: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应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于谦回到家后对母亲说:“以后不要梳成双髻了。”
又过了几天,兰古春恰好路过学堂,见于谦头发被梳成三岔,又戏道:
三丫如鼓架;
于谦对道:
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于是告诉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必定是国家栋梁。”
两年以后,于谦果然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恰好有一巡按到那里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能对,有人说:“可让于谦这小秀才来试一试。”于谦也不谦让,随口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柱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好。
前一篇:微小说精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