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告的窍门(外一篇)|吴晓波

(2025-03-26 20:21:26)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广告的窍门(外一篇)|吴晓波

        广告的窍门
        有一天,一直对广告怀着一层敬意的吴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点看出广告的门道了。
        “要在短短的三十秒时间里,说动千家万户上街抢购一种商品,全世界恐怕也就电视广告可以办得到。”吴先生得意地对刚哥说,“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做广告绝对是有窍门的。”
        吴先生之所以能悟出这个道理,是因为他最近卧病,足足过了一星期与电视广告为伍的居家日子。让他大吃一惊的是,当今电视广告变幻巧妙,匪夷所思,已越来越让像吴先生这样的局外人叹为观止了。一时手痒,他便把一些悟出来的广告创意窍门一并写下来,一共列出十几条:
        (一)快速示范法。要在三十秒的时间里打动消费者,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做示范。比如腹泻者在厕所与卧室之间来回跑,一吃某药片立即见效;比如室内蟑螂成灾,一喷某杀虫剂当即“害虫死光光”——至于药效是否真的如此神速,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奖牌法。“省优国优部优”的叫法已经有点土老冒了。现在最时髦的是“国际金奖”或“最畅销产品”——反正时下此类招牌已廉价到两千元一块了,不妨买块挂挂。
        (三)明星法。花几万或几十万元请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操一口带港味的国语信誓旦旦:“我只用……”、“我只喝……”、“我只穿……”
        (四)伪明星法。如果你出不起那一笔明星出场费,也不要紧,可以找一位相似者,比如一瘦猴青年,穿紧身太空衫,走太空步,在大雾中呼啸,就成了麦克·杰克逊在为你推销旅游鞋了。
        (五)非明星法。让普通的消费者来“教育”消费者,当今已成了另一种流行的广告术。比如在北京找一个“王大力”,在上海找一个“张美丽”,在广州找一个“马小小”,然后用不同的方言,一起替你的产品叫好。
        (六)借牌扬名法。这种办法比较冒险,但有胆量的也不妨闯闯红灯。比如“周星驰”很火爆的时候,你可以立即去把“周星星”牌给注册了,然后大打其广告。一旦打起官司来,理由很好找:我们公司的几位领导不是姓周就是名字里有个“星”字,要么长得像猩猩,为什么不能叫“周星星”?
        (七)假洋鬼子法。最近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发现,给产品起一个洋品名,将使广告有效率提高四倍。如果是乡镇企业,更要把厂名也改成中外合资什么的。
        (八)夸张法。把手表从飞机上扔下来,用压路机去压席梦思,穿着皮鞋跑马拉松,给木乃伊吃救心丸,拿剃须刀去刮大海马的脸……
        (九)猎奇法。产品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卖,广告却要到人少的地方去拍。比如,沙漠、南极、大西洋海底、非洲丛林,如果有实力也不妨去月球拍个热水器广告,一定轰动。
        (十)非广告法。把广告拍得越不像广告越好。比如请某大牌主持人坐在演播台前,一本正经地宣读:“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某某婴儿奶粉时下正成为风靡全国的新生代产品”——十亿人中会有八亿把这广告当成新闻联播。
        (十一)讨彩头法。法国有一位叫克里丝芬的女明星因为做了则“用某化妆品,给你带来好运”的广告而坐了一年牢,但在今日中国,你还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尽可以在广告中做些“喝了好酒,好运当头”、“穿上某牌西装,出门无往不利”之类的承诺。
        (十二)天方夜谭法。喝了某种果奶,考试就得一百分;送出某种品牌的礼盒,就得到一个大项目;系上某品牌的领带,变了心的女友立马回心转意——反正广告本来就是“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
        (十三)稀有原料法。比如千年老龟做成的胶囊,天山雪莲制成的冲剂,海底神草酿成的美酒。反正听说过没见过的稀罕物,这回全让大家尝到了。再不济,还可以到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找一两种偏门的元素,说不定真的出奇制胜了。
        (十四)模仿法。电视广告最要紧的是,要有一句打动人心的主打广告词,但如果真的想不出也不要紧,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抄。比如去年出现一句“今年夏天喝什么”的广告词后,现在市场上,“今年中秋送什么”、“今年冬天买什么”、“今年夏天流行什么”的广告语已泛滥得让人硌牙了。
        “据说,当今聪明的中国人中,有一半都去搞广告了。”吴先生对刚哥说,“我悟出的这些窍门恐怕还只是皮毛。你不是有几个搞出版的朋友吗?大家把这些窍门凑一凑,说不定能出一本畅销书了,书名就叫《如果没有广告,世界将会怎样》。”

        对称呼的一次全面变革
        有一天,吴先生问刚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钱,是老婆,是朋友,是父母和子女,是房子,是电脑,是快乐,是空气……
        在刚哥一番乱猜之后,吴先生严肃地告诉他,“是尊重。”
        “人活一世,就为了获取别人的一份尊重和认同,通过这样的尊重和认同,一个人才能够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刚哥一脸的茫茫然,显然他觉得吴先生说的有点太玄了。
        “但是,我要说的重点并不是这个。”吴先生接着说到了关键。“我现在发现,其实一个人要获得这种尊重和认同感一点也不难,他需要的其实仅仅是一个说法而已。”
        刚哥已坠入云里雾中。吴先生只好用他自己最近的实验来说明这个深入浅出的生命大道理。
        有一天,吴先生突然非常神秘地对公司食堂的大师傅老李说:“你知道在国外像你这样的工作叫什么吗?”
        当了一辈子伙头兵的老李睁大眼睛怪怪地盯着他。
        “在国外,人家把你叫做厨艺总监。”
        老李没听懂。吴先生拿出圆珠笔在油腻腻的菜单上写下了这四个字。
        “总监,什么是总监?只听说过总经理和太监……
        “嗨,总监当然是总管的意思啦,而且是有手艺的总管。”
        “啊,啊,原来是这样。”
        老李的脸上顿时开成了一朵花。一个软绵绵的“艺”和神气十足的“总”字,让六十岁的老李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崇高价值。
        从此以后,吴先生每次去食堂打菜买饭,总是不用排队,而且饭菜足够三个人的用量。
        吴先生对职业称号的新发明,给他周围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信心。如今,他成了公司里最受欢迎的人。
        小章姑娘是单位里的电梯小姐,她一直非常不安心自己的岗位,每天吵着要换工种。然而,自从吴先生授予了她一个非常亲切的称号后,她就变得安心多了,而且每次见到吴先生就笑得像花儿一样。
        吴先生管她叫“垂直交通管理员”。
        吴先生管传达室大伯叫做“全天候安全监理员”;
        管居委会大妈叫做“社区文明高级督察”;
        管邮递员叫做“信息传播工程师”;
        管公司门前小店铺的售货员叫做“商品流通中介人”;
        就是对后勤班的泥瓦工,他也设计了一个十分非常文雅的称呼:建筑物表面美学工作者。
        现在,吴先生的自行车轮胎破了,皮鞋的口子开了,他都可以得到免费的热情服务。道理很简单,在他的家门口有一个东北来的小伙子开的修鞋铺。吴先生因为送给他一个新称号而让小伙子至今对他心怀感激。
        吴先生管他叫“皮具修理博士”。
        现在,吴先生在职业称号上的造诣已经炉火纯青。有一天,理发室的老张笑眯眯地找到了他,搭讪地说:“吴先生,明天我想去印一张名片。你看我印个什么好?”
        吴先生脱口而出就有三个雅号供他选择:高级发型设计师、专业形象设计师、人体ct造型师。
        老张大喜而去。第二天,他又来找吴先生,一见面拉住吴先生的手就涕泪俱下。原来老张的老伴从来就看不起老张是干剃头的,几十年来没少抱怨过。昨天,当老张把吴先生的新称号带回家里一宣布,老伴顿时满脸红光,晚饭特意炒了几只小菜,对老张好生一番伺候。
        “你不但提高了我的工作地位,更提高了我的家庭地位。”老张的肺腑之言让吴先生觉得自己的爱好实在是太伟大了。
        吴先生发现,其实要给人们带来快乐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人们对自己、对周围事物的不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察视角的不同而造成的心态失衡。也就是说,只要稍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完全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一职业或事物的看法。
        比如说厕所,你可以管它叫粪坑,也可以管它叫茅房,还可以管它叫洗手间。在《西游记》里,猪八戒另外发明了一个新称呼,叫做“五谷轮回之所”。但无论哪一种称呼,说的都是同一样东西:人们拉大小便的地方。可是不同的称呼给人带来的感受和印象却有天壤之别。
        因而,吴先生大力主张对当今社会的各种职业称呼以及俗气的名称进行全方位、新思维的大变革。比如,他建议把街头小杂货铺改叫成“自助超市”,把玩具店改叫成“搞笑专卖店”,把火葬场改叫成“灵魂沙龙”,把烧饼改叫成“中国汉堡包”,把豆浆改叫成“植物牛奶”,把大饼加油条改叫成“东方热狗”……
        吴先生连珠炮的一路讲下来,让刚哥听得入了神。“听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是有道理,我觉得我们可以给你也创意一个新的称号。”刚哥一边笑着,一边恶作剧地说。
        刚哥给吴先生起的新称号是:“新生代智慧型假洋鬼子”。但是吴先生对此并不十分的满意,所以到今天他还下不了决心把它印在名片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