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读诗(10)|叶嘉莹编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

【评注】
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亭,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年少万兜鍪: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盔,这里指代士兵。
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登高望远,面对滚滚长江想起了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词中盛赞年少英雄的孙权,固然是对古代豪杰的向往,也表现了词人生当积弱之世,渴望奋发有为的一种心态。
这首词气格雄浑壮阔,饱含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最能代表稼轩词的风貌。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评注】
寒山一带伤心碧:伤心,极言之辞,很。 暝色入高楼:暝,黄昏。
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词。相传为李白所作。上片自远而近,由景及人,以萧瑟苍茫的景色烘托人物心理感受。下片则写高楼独望之人的所见所思:天色已晚,鸟儿尚可归巢,而行人前途正远,却不知何日得归。长亭短亭原是送别之所,着一“更”字尤见长路迢迢之苦。
全词脉络井然,情景无间,真不愧前人所誉“百代词曲之祖”。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评注】
郡斋,衙署的斋舍。
起句“今朝郡斋冷”,一个“冷”字既点出节令,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寂。
诗人在官舍念起山中的朋友,这位朋友是修道之士,砍柴煮石,全无一点人间烟火气。 诗人想要持酒相访,以慰友人在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然而落叶满山,早湮灭了人的足迹,无处可寻。“风雨”、“落叶”令人感受到此时的清寒,寒意之中一股温情淡淡透出。 全诗一片神行,难以句诠,是东坡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者。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评注】
羊公,指羊祜,西晋名臣。
这首诗是诗人与朋友登上岘山凭吊羊公碑而作。首联先言感慨:历史的沧桑,前贤的风流,俱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颔联直叙登山之事,简淡高古。颈联以鱼梁浅水、云梦大泽的寒意烘托一种悲凉气氛,引出尾联读羊公碑而泪下的场景。人们虽然能认识到人事变迁的规律,但登临胜迹,遥想前贤,还是忍不住泪滴沾襟。 全诗空灵澹远,尽显苍凉之味。
《古诗·孟冬寒气至》汉·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评注】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蟾兔,月亮。三五,农历十五日。四五,农历二十日。冬月天寒,闺中思妇更添一份冷寂之情。诗中描写“三五”、“四五”月亮的样子,可以想象这名女子举头望月,夜夜难眠。她在思念之中接到了远方游子的书信,真不知道该怎么爱惜才好,于是置于袖中,信上的字三年也不曾磨灭。三年也许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她的相思之苦。